这一,是大阿哥想要在仁昭书院开一门火器课。
太子手指在扇骨上轻轻弹动两下,面不改色道:培养人才,也可教大小将领们有条理地熟悉火器如何使用,便于操练炮兵,可行。
不过太子右手握着折扇,轻轻在左手掌心敲动,此时不宜,需得徐徐图之。
太子必是有所考量,容歆点点头,继续说道:大福晋所说另一事,亦是关于火器,早年戴梓曾造一二十八连珠火铳献给皇上,大阿哥想要请您向皇上求回来。
太子手中的折扇一顿,再敲下去后,紧紧握在掌心,大哥倒是高看我。
太子如今拥有的一切,皆是皇上给的,除了在政事据理力争过,他从未主动要过什么东西。
太子妃听两人此言,不解道:那二十八连珠火铳是何物?大哥为何不亲自向皇阿玛求?
太子解释道:三藩之乱时,戴梓欲讨伐大军中仿造出连珠火铳,可连发二十八发火药铅丸,杀伤力和射程准度皆为上佳之作。
那为何不曾用于军中?
工艺复杂,造价过高,无法大量用于军中是其一;其二便是连珠火铳威力巨大的同时,存在当时无法解决的隐患,是以闲置于兵器库中。
太子是在大阿哥带回戴梓之后方才在火器上深入了解些许,因而太子妃问,他皆能对答如流。
容歆跟太子的了解程度差不多,可能因为教导东珠,还稍稍细致一些,便又补充道:连珠火铳确实威力巨大,然每一发射出后便有所减弱,且有炸膛之危。
那大哥想要求得此物是为何?
容歆将大福晋今日转达的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抬眸与太子对视,知太子亦想到缘由,便未开口。
太子便对太子妃简单道:恐怕是大哥听闻此物,想要戴梓改进连珠火铳,又不舍得花钱另造一只。
太子妃恍然大悟,思及方才太子的神色,便又问道:可是此事难办?
我如今剩下的话,太子没在太子妃面前说出来,而是话音一改,道,难也不难,只是不能轻易如了大哥的意。
而容歆和太子出了太子妃的屋子,犹豫了片刻,这才问道:恐怕是戴梓力有不逮,大阿哥想借他所能培养新的火器师,此为好事,您若为难,不如我代大阿哥去请求皇上?
并非为难太子微微仰头看着毓庆宫的宫墙之上,皇阿玛自亲征归来,所表现之意,显然是不希望胤礽以太子之身插手太多事。
太子自代政以来朝事皆处理得当,稍有不妥之处,一经发现立即便改正,并未惹出乱子。
去年一桩桩的事,朝中又在为三征准噶尔做准备,康熙并未对太子处理奏章表现出任何不满,然准噶尔之乱平息,康熙再回朝,便对能干的太子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警惕?
朝中民间越是盛赞,康熙对这个疼爱又骄傲的儿子便越是复杂
能干也是错吗?
容歆心中叹气,某些时刻确实是错的,但太子又无法韬光养晦,否则绝压不住底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