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话,那郑家头目却嬉笑道:
“倒是让大人笑话了,小人从前却是管帐的,这几千两银子觉得不少,总要拿出来说说。”
李孟冲着他笑笑,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已经有一门炮运送到了岸上,李孟手下近百号人已经全都堆在岸边,有人把绳索套在炮耳上,也有人用早就准备好的木箱车准备垫在下面,郑家的水手们也有几十人在那里帮忙。
吆喝声喊成了一片,绳索的那头套上了六头犍牛,炮身滚到木箱车上,有人驱动犍牛,那大炮却没有动弹,站在岸边的陈六子大声的命令,二十几个人上前推着那门炮,犍牛嘶鸣,壮丁吆喝,这炮才慢慢的开始移动。
那郑家头目观察李孟的脸色,想看看李孟对这几门炮有什么看法,这六门炮郑家自以为是找到的最好的火炮,而且在澳门的那些洋人们也说,欧洲目前最好的火炮也就是这个档次的炮。
这六门炮都是洋人工匠铸就,品质自然是放心,而且郑家在南洋这些港口的面子极大,对方也都是尽心的置办。
可这“最好的炮”却没有在李孟的脸上博得什么笑容,这头目心中禁不住有些郁闷,却见李孟拿着千里镜又是朝船上的方向看了几眼,转头询问道:
“这六门炮都是一众规格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李孟心中叹了口气,眼前的这二千几百斤的长炮,比起现在在军队里面见到的火炮都要粗大不少,可六头牛,几十人的人力还只能是这么一步步的拽动,速度极慢,在战场上能有什么作用。
这火炮卸下船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附带的架子轮子之类的东西,还要自己这边配置,眼下估计也就是这木箱车,也是笨重的东西。
战场之上,机动力乃是关键,这大炮威力虽大,可要是这么缓慢移动,那就只能是累赘了,这种大炮看来只能适用于要塞之上,可自己根本没有在胶东之地修建要塞的打算,李孟摇摇头,心想这件事也怪自己,只说买炮,却没有具体的参数,郑家尽心尽力,也不能说是错了。
李孟回头看着被他叫来的邓格拉斯,开口询问道:
“你在西洋的时候,部队里面用的是什么炮?”
邓洋人看见这火炮却没有胶州营众人这么兴致勃勃的,不过此人甚是圆滑,虽然不耐烦却不表现出来,也是装出一幅蛮有兴致的表情,听到李孟询问,他连忙躬身回答说道:
“回禀大人,部队里面应该是用的……一千斤以下的。”
西班牙和大明的度量衡肯定是有所差别,这位邓洋人在心里显然是换算了一下具体的单位,才给出了这个模糊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