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立政权,定官职,这其中却也有些不妥的地方,比如说李自成自称大元帅,而罗汝才自称大将军。
一为奉天,一为代天,一名是大元帅,一名是大将军,从这名称上可看不出双方的地位高低,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看这个名目,这可是有两名并列,一国有两名最高统领,他们的命令到底要听谁的,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自从朱仙镇这一战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的种种矛盾就开始浮现出来,在开封城下,因为那封河南巡抚写的名为劝降,实为离间的信笺,闯营和曹操营的兵马剑拔弩张,险些火并。
凡是明眼人都已经看到了双方的裂痕,不管现在的流民政权怎么热火,可要是没有处理好这个裂痕,依旧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不管是外面的人,还是大顺内部的人,都是在等待着这个矛盾被处理或者是激化的那一天……
左良玉的船队在九江,九江和武汉之间的长江江面上,空空荡荡,而九江再往下游,江面上可就有些拥挤热闹了。
在平贼将军左良玉来到武昌城之前,就有那看准风色的富商巨贾,高门大族,急忙忙的从武昌城坐船沿江而下,等到左良玉大军驻扎在武昌城周围的时候,又有一批的有钱人逃走,等到城防空虚,武昌城最后一批富户能跑的也都跑了。
而且在江面上的这些豪富人家,不光是武昌城的,还有许多襄阳、钟祥以及湖广的豪富权势人家。
目前这些人有两个去处,一边是江南繁华地界,江南之地,自来就是奢靡销金之地,又有江南风光,正是这些多金避难的豪客们的好去处,但也有人琢磨着还有另外的好去处。
差不多在六七年前的时间,山东兖州府的济宁州和莱州府的胶州城渐渐出现在湖广这些富贵之人的耳中。
而且这几年,关于济宁州和莱州城的传闻说法越来越多,都说是繁华异常,不逊江南,更加难得的是地方上安定无比,从来不会发生什么乱局乱象,要知道就算是江南有个风吹草动,也有百姓啸聚吃大户的情景,这乱世中,安定最为重要。
那镇东将军李孟尽管是跋扈,但这些年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而且很少听到山东军马有平贼左将军那般的劣迹。偶尔过来几名山东的客商,言语之间都有一种自豪敬畏在,这年头可是少见。
这些来自湖广的富人们,差不多有四分之三去了江南,四分之一则是去了南直隶的江北,毕竟,扬州府也是闻名天下的销金太平好地方。
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很随性,对深处内陆的湖广人士来说,去往江北的扬州,那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去往苏松常、杭嘉湖、南京城,那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各有各的道理,说不上谁对谁错。
至于那些去往山东济宁城和胶州城的,则是有些不稳,过于追求新鲜猎奇,未免就有些不妥了。
不过多少年后,很多的投资机会和优待,都是对齐国公李孟的根据地山东的商人们才开放,而次一等的机会则是对齐国公镇守的两淮四府一州和河南归德府开放,那是个爆炸一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