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税赋之事,则不会像是大明那般,官绅士子免税,那是削弱国家,却得不到什么忠心回报的傻事,换句话说,如今这些大豪们拿出这么多的金银,他们怎么积累这样的财富,还不是国家一分税也没有收到。
对于这些拿出大笔银子来买地的人来说,他们经营拥有田地佃户的时间比齐王和蛇鞭大部分的人都要长很多,对相应的业务也要熟悉很多,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田地,除却北直隶的皇庄之外,河南和陕西的大块土地需要花费偌大的力气才能变成赚钱的东西,赚大钱是肯定的,不过也不是那种轻松吞下的便宜。
之所以要买,而且天下蜂拥而来,那是因为大家看明白齐王取得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齐王和胶州营崛起的太快太快,众人除却几个运气好的,大都没有什么交结来往的机会,此次给大家这么一个送钱的机会,并且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那为什么不买,为什么不上前凑趣。
关键不是多少钱买到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这被认为是能不能在新朝邮资机一席之地的重要象征,自然,土地多少也就象征着身份的高低。
各地的人不断带着大笔银子过来,为了谁能买多少争吵不休,到了六月,广东和南洋的买家也来了……
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
新朝建立,下面的人总要做些表示,那蒙古鞑子是放手大抢,明太祖朱元璋还说什么江南富翁足睡不着觉。
总的来说,有钱人总要吐出些钱来,齐王和胶州营这般的趋势,凡是下面的人都在琢磨着应该给多少了。
开始发卖各省无主田地,豪强富人们的考虑很简单,这是一次政治投资,把钱丢进去,等新旧鼎革的时候,涉及到自己的也会少一点,相比于直接的动手拿,山东这边还提供了大量的田地。
这好歹还有点东西拿回来,不是一味的掐住脖子要钱,而且这田地怎么看也是有利可图的东西,山东已经是做的足够了。
齐王把这个姿态做出来之后,天下间的地主士绅,豪富商人,即便是心中疑虑,可也明白齐王并不会像是流民大军一样和自己势不两立,齐王这边把姿态做出来,对应的,其他人也应该有所表示才是。
福建郑家,两淮方家,还有河北的柳家,这三家和胶州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了解齐王的做事作风和经济政策,知道这次的土地发卖除却政治目的之外,的确是个发大财的好机会。
所以毫不犹豫拿着家底投了进去,山东本地的商人和两淮一带的商人也属于清楚底细的,所以拿钱也是痛快。
山西的晋商、江南的富商、京师的高官勋贵还都是迟疑,但他们普遍是认为这是齐王和山东给大家一个站队的机会,把钱拿出来,买些发卖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等看到郑家、方家、柳家这几家就像是白送一样的投入银子之后,山东、两淮一带的商人几乎是拥上去抢,才觉得这卖地策并不是简单的从大家口袋里面掏钱,而是给大家一个赚钱发财的机会。
商人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看到这件事有利可图,那态度自然和刚开始不情愿的时候不同也,江南的豪商们也是抱成一团,要求山东给他们更多的份额,土地是有限的,地价在涨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不能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