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页

杨树根皱皱眉,道:“据我了解,咱们公社实行深翻土地,高密种植,采取优良稻种,社员精耕细作,亩产五千斤可真不值得夸耀啊。”

李花子傻眼了,杨书记这是闹哪样啊,按说他也在基层干过,庄稼怎么个收成,他能不知道?五千斤已经是牛皮吹破的程度了,怎么杨书记还嫌牛皮不够大?

“杨书记,您给提个醒,到底该亩产多少才算合适?”李花子到底是个农民,竟然直接问出这样没水平的话来。

杨树根自然不会回答他,县委书记微笑一下,扭头走了,道路不平,他肩膀乱晃,可那件披着的中山装怎么都不掉。

李花子一溜小跑紧跟其后:“杨书记,请您指示。”

杨树根道:“老李,你的思想还是保守了,我告诉你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说完这句话,杨书记上了吉普车,扬长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李花子。

李花子再次召集公社的妇女主任、会计、民兵队长等人合计,商量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法子,从全公社最好的麦田里取长势最好的麦苗,连根带土拔出,挑到试验田中并蔸,密植,麦苗之间不留间隙,越密越好。

社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移植出一亩高产试验田来,麦穗个个饱满,排的密不透风,弄好以后立刻派人飞马报告县委。

杨树根再次前来,这回他的心情大好,倒背着手在麦田边走了一圈又一圈,不时点头,嘴角挂着笑意。

“狗剩,你上去打个滚?”李花子察言观色,冲一个小男孩说道。

小男孩爬上麦田,在上面又蹦又跳,麦田岿然不动。

“好,很好。”杨树根非常满意,一招手,秘书过来了。

“向地委和省委报喜,说咱们县放了一个农业卫星,具体产量还不清楚,要请地委省委领导,会同新闻单位一起来验收,监督。”杨树根意气风发的说道。

第四十五章 万斤粮田是如何炼成的

李花子很心虚,就算他当二流子的时候也没吹过这么大的牛逼,现如今吹出天大的一个牛逼来,还要请地委、省委领导、新闻单位记者一起来监督验收,那还不要了亲命,造假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