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在明年之前送一批番麦来给李晓种植。

李晓听闻到此,心底的狂喜之情,也是难以言表。

玉米啊,这可是李晓那个时代世界产量最高的食物啊。

玉米先是由印第安人种植,后西班牙葡萄牙发现美洲,被带回国内种植,之后又从马六甲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中国已有十几个省种植玉米。

玉米不仅耐寒,并且特别适用于,飞驒这样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山区种植。

在明末清朝时,正是番薯,玉米,土豆这几样食物的大量种植,支撑起了当时整个中国的人口膨胀。

这对于李晓而言,玉米不正是一个可以开拓飞驒山区,领内的石高的神秘武器。

对飞驒而言,最不缺乏就是广袤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多不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

所以当初大藏长安建议李晓在飞驒在领内,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以增加石高,被李晓拒绝,原因正在于如此。

李晓担心浪费资金人力却徒劳无功。

但玉米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如不出意外,玉米在飞驒试种成功,并证实能够适应飞驒山地。

李晓就可以在飞驒,越中领内广泛推行玉米种植。

只要经过一到两年时间,领内的石高,至少可以因此,再多开拓两至三万以上。

那时候李晓领内表高两万石,而实际上内高却有四五万石。

在此李晓学一学伊达政宗如何将六十三万石高,摇身一变成为仙台百万石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