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待听得说只有谢岳一人留了下来,他不免有些失望,但也知道此事非朝夕能解决。

随着太学生的归来,临安及附近州府,再一次掀起了流求热。流求人的生活方式,流求人的做事习惯,流求那干净整齐的街道,流求那积极进取的民风,都随之出现在《大宋时代周刊》之上。饶是如此,每日里还有不少仕子堵着《周刊》之门,强烈要求多多刊载流求的消息。

象他们这般挥着票要求加更的人,邓若水见多了,却仍如初见时那般心情喜悦,他也越发地觉得当初天子将自己留在临安办这份《大宋时代周刊》,实在是对极了自家胃口。

不过近来他的注意力却不在流求之事上,而是放在了淮北,放在了徐州。

前些时日,在太学生回来之前,赵与莒遣人将真德秀《自请为淮南总领折》送来,真德秀当今学问大家,文章也是做得极好的,这折子辞文并茂,看得邓若水不禁拍案叫绝。当即撤下一文,换上这篇折子,并且随即他便始终关注事情的发展。

朝廷之中,有关淮南总领人选初时还是有争议,宣缯等人推出了赵善湘与真德秀争,但此折一出,争议立消。现在天下人几乎都知道,《大宋时代周刊》实际上是天子之喉舌,既是刊出真德秀之文,便是天子瞩意真德秀了。

与真德秀的人事任命相比,更让《周刊》读者狂喜的是淮北徐州的收复,当时军报一出,可谓举国震惊。

高宗南渡以来,大宋有志之士,莫有不图谋匡复者,但惜哉高宗非北伐之君,孝宗无北伐之臣,宁宗君臣尽非北伐之人。夺取徐州,令当今天子在民间的声望抬升到顶点,及位不过一年,便内除奸相外收失地,开疆辟壤扬威远域,便是本朝太祖太宗,也不曾有过这般的功业。邓若水当时最后悔的便是自己在折子之中置疑天子得位不正——如今看来,当今官家得位实是再正不过。

但官家随即在《周刊》上明诏,只道如今国内民生凋蔽,非急功近利图谋匡复之时,若为匡复,而有损如今吏民,天子“实不忍之”,乃与民约,生息数年之后,再议北伐之举。这份诏书又让那些担忧天子急功近利,有如开禧北伐一般失利者松了口气。

邓若水自是把这个当作天子爱民之举,虽然心中颇有微辞,却还是在《周刊》上为天子鼓吹不已。

然而,他却不知道,天子这份诏书之后,还隐藏着一份深意。

一六三、国之利器护吾民

香风阵阵,莺呼连连。

满园子里,尽是高高卷起的衣袖,与露出来的雪白粉嫩的胳膊。一张张如同桃花般娇艳的脸,眼波让人熏然欲醉,笑声让人心荡神驰。

“官家,这法子你倒也能想出来,着实逗哀家开心呢。”

杨太后自侍女手中接过绢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满脸都是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