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页

宋时行[校对版] 庚新 1073 字 2023-03-15

“那玉小乙不过观桥书院学子。得文林郎补身。已是特例。

若再担任实职,恐日后有人效仿。似他这种无寸功在身的市井之人,焉能担当重任?”

不过。即便是满朝文武都不赞同,徽宗皇帝最终,还是发出了敕命。

这里面。皇太孙赵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反复与徽宗皇帝说较玉尹,倒也让徽宗皇帝对玉尹的态度,有了不小的变化。离开东京也好,省得他再继续惹是生非!

再者说了,那大宋时代周刊已经收回,落入赵谌之手。

算起来,这一次确是皇家得了便宜,他自然也不想再去计较玉尹过去的所作所为。

说到底。徽宗皇帝对玉尹的反感,不过是当初玉尹和茂德帝姬传出绯闻,而后又驳了他颜面,不肯就任太乐署博士。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也不必再去计较。而且,对于玉尹的乐律上的造诣,这位多才多艺的帝王。同样是非常赞赏。

出去磨练一番,说不得也能有些长进。

当初,徽宗皇帝可以不顾一切,把高俅从一个市井泼皮一步步提拔为而今的殿前司都太尉。现在,他便是要提拔玉尹。又有哪个能够阻拦?应奉局是为徽宗皇帝做事,让玉尹做个都监。也是他皇家的事情。素来优柔寡断的赵佶,这一次倒是非常坚决。

敕命一出,满朝皆惊。

李纲李邦彦等人,再次上书恳请徽宗皇帝收回敕命。

可那奏书入了皇宫之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无半点声息……

李纲知道,徽宗皇帝主意已定!

再想要阻拦,也不过是空费气力,只好闭上嘴,不再言语。只是这心里面,对玉尹却平添了几分嫉恨。若不是这玉小乙闹出这许多波折,焉有大郎离家之事?

“伯纪,休怪罪玉小乙了!”

李若水端起酒壶,为李纲满了一杯酒,轻声道:“此事说起来,也是你我算计他在先。玉小乙从头到尾,都不清楚是什么状况,甚至还因此受了牢狱之灾……你我一心为公,自无甚愧疚。可闲暇时细想,我等所为,于那玉小乙何其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