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必须让美国人的注意力从这种该死的游猎中转移开!”凯瑟琳元帅对自己这样说。
但是,还有什么办法能转移美国人的注意力呢?显然,美国方面的指挥官一直把眼睛死死的盯在如何消耗掉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上面。有什么能让他把注意力转移掉呢?
“我们用v1,转移走了英国人的注意力。那么我们有什么能转移美国人的注意力呢?”
凯瑟琳元帅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但德国空军没有好办法不等于德国人没有办法,一只初出茅庐的队伍,却给了凯瑟琳元帅意料之外的帮助。
……
“元首组建我们党卫军航空队,为的就是要制止敌人在我们的头顶上狂轰滥炸。我们必须把这个责任承担下来——无论它有多困难!我们不怕任何危险,是的我们德国人除了上帝,一无所惧!所以,不要和我说危险,不要和我说会死很多飞行员,我们和空军不同,我们没有多少飞了几百上千个小时的宝贝,我们只有热爱德国热爱元首的热血青年!我们升空作战之后,就不打算再回来!所以,博士,可靠性、安全性什么的统统不是问题!你需要保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这东西能击落敌人的轰炸机!”党卫军上校托马斯正在向着一位工程师狂吼。
托马斯来自武装党卫军维京师,原本是一名陆军指挥官。在一次战斗中,一发82毫米迫击炮的炮弹打进了他所在的战壕,炸掉了他的一条腿。但他仍然坚守在阵地上继续指挥,直到苏联人的这次进攻被打退。在医院里,因为严重的感染,他又被切掉了一条小号的腿。伤好后,他获准回家探亲,但当他回到汉堡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家已经成了一个大水塘。在英国人对汉堡的轰炸中,一枚重型炸弹命中了他的家,他的老婆和孩子全死了。但这一切并没有击垮他,只是让他变得更为疯狂。
后来在元首的意愿下,戈林元帅开始组建党卫军航空队。这支队伍的大架子很快搭建了起来,但在人员上却遇到了大问题。这支新建的队伍到处都缺人!首先是缺指挥官。这本来不是问题。作为空军司令的戈林,本来有办法拉一批空军军官过来。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元首的反对。元首一来担心在这个时候抽调走空军的指挥人员,会对反击计划带来不利影响,二来也是不愿意看到国防军系统的人太多的渗入党卫军当中。所以后来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就大多都是由武装党卫军的地面部队抽调来的。托马斯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拉进了党卫军航空队做指挥官的。
其实,比军官更缺的是飞行员。戈林原本以为以自己空军司令的身份,可以很容易的让一批有经验的飞行员主动加入到党卫军航空队。然而事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除了鲁德尔,大部分的王牌们对加入党卫军都表现得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现在这支部队的飞行员大多都是那些在航校里速成出来的,飞行时间数都不超过100的菜鸟。
靠这样的菜鸟,能打出什么仗?托马斯虽然对空战所知不多,但他也知道,在陆战的时候,一支队伍里要是没什么老兵,全是那种胡子还没长出来的补充兵,那战斗力和装备相当的老兵多的部队相比,只怕要打个两折。某些条件下,甚至需要打成一折。这种部队,纯粹就是炮灰。
既然手上的人都是炮灰,那么装备可靠性差带来的事故损失什么的也就没啥太了不起的了,因为反正菜鸟炮灰们即使用再可靠的装备,也会有很高的事故率的。
于是,一种特别不可靠的截击机进入了党卫军航空队的视野。
这种飞机就是ba349火箭动力截击机。早在1939年6月,维尔纳·冯·布劳恩博士就提出了垂直发射的火箭推进飞机的计划,当时就被航空部技术处以不切实为由否决。不过在盟军日益强大的空中压力面前,德国人又想起了个计划,于是这个计划匆忙上马,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这种东西的样机就被造了出来。
在首次实验中,这东西直接在空中放了烟花。而后的实验中,这东西也一直保持着4分之一的以上的事故率。但是,这东西还是服役了。它成了党卫军航空队的专有武器。(空军表示,打死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