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后,他深深的叹息了一声,才持笔在竹简上写下:今日校场阅兵,傅戈尽夺北方军团军心,事已无可挽回,万望大将军审慎度之,赵无咎。
大秦二世三年四月初一。
傅戈所部二万七千余兵士在雍丘誓师。如此明目张胆的誓师仪式搞完后,朝廷必然知晓,不过,这年头,已经没有什么是能够保密的,既然泄密在所难免,那么就干脆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好了。
现在的傅戈,对于楚汉那段历史已然烂熟于心,汉高祖刘邦乘项羽吸引秦军主力的良机,从南边的武关进入汉中,随后一路急进直赴咸阳,先一步把大秦的皇帝、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随后,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约法三章得到关中百姓的极力拥护,也正是打下了这一坚实的基础,刘邦才能在与项羽的争霸战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若是历史的进程没有改变的话,刘邦这阵子应当在南阳一带活动,用不了多久就会扣开武关这道门户,对于傅戈和他的将士们来说,时间已经非常急迫了。
只有抢在刘邦之前,夺取咸阳,才能挽回大秦覆亡的命运,否则的话,一旦咸阳被占,将士们这一股子气一泄,那曾经气吞宇内、纵横四海的大秦也就真的不存在了,到时候,等待傅戈他们这些亡国士兵的,除了耻辱,不会再有其它了。
第八十八章 反击关中
函谷关。
在上古的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的意思就是指盛物的匣子或套子,这个词在这里用来形容幽深、封闭。
这处关隘始建于西周初年,在典籍中有载,关塞起于殷。周,称桃林地为桃林塞。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会诸侯于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即设专门管理关塞的‘司险’,桃林塞已成为重关……。
不过,函谷关真正大出风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末年,诸侯林立,大大小小的战事此起彼伏,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加之驿道通行在深谷,东西数百里马不并辔,车不方轨,两壁陡峭,树木遮天蔽日,依地势而论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样一个地方注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周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贿赂居住在骊山一带的犬戎从西边攻击虢国,犬戎兵至桑田,虢公率领伏兵从函谷古道两侧杀出,居高临下,结果犬戎大败而逃。
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纵攻打秦国,楚为纵长。秦依函谷天险,开关迎敌,五国军队,大败而还。
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赵将庞暖组织赵、燕、楚、韩、魏五国第五次合纵攻秦,庞暖考察到函谷关险要难攻,联军数次受挫,便提议改由蒲坂渡黄河,直取关中,由此可见,函谷关之险峻已使得关东诸国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