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郡除了都江堰这座天下闻名的水利工程和有肥沃的土地外,还有临邛这个盛产铁石的地方吸引了傅戈的注意,这次与他同行进蜀的除了地方官员外,还有大批的兵造冶铁工匠,而为首的人正是总工师申屠二。
锻铁技术受困于关中缺少优质铁石的瓶颈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这不仅让傅戈着急,更让视冶铁为生命的申屠二心急如焚,因此,在听到秦军复通巴蜀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兵造搬移的工作。
青铜弩机等一部分常规技术车间继续留在上林苑,冶铁部门悉数往蜀中搬迁,这些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切都必须有条不紊的进行方可。
巴蜀巴蜀,只有蜀无巴不行,巴郡这个地方在被秦国统一后,竟然得到了多项优待政策。一力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始皇帝特别允许巴郡保留部落、氏族,实施相对“自治”,一些较大的部落和在巴郡的商人只要承认秦王朝的统治,还可以保留地方私人武装,想想商人拥有私人的军队是什么概念,又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说起来始皇帝之所以对巴郡青眼有加,原因就在于巴郡能够出产丹砂。
丹砂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原材料,当时仅产于巴国枳地和夜郎国一带,既可入药又可染布,深受王室喜爱,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巴人向王室纳贡丹砂。在战国初年至秦始皇时代的几百年中,无论是建造宫殿还是帝王企求长生不老之药,都需要大量的丹砂,当时各国崇尚赤色,历代帝王的宫殿、台阶均为赤色,称为“丹墀”,而帝王将相之墓也需要用丹砂的炼成品汞(即水银)进行防腐,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始皇陵内室的记载就有把灌注的汞做成百川江河的格局。
丹砂除了用作建筑材料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就是炼制金丹,由于相信金丹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帝王将相们对丹药的需求量大增,这也直接带动了炼丹这个产业的发展,在诸多的炼丹者之中,尤其以巴郡巴氏的金丹天下闻名,巴氏在巴郡一带因开采丹砂发家致富,历数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到了上一代家主巴寡妇清时,更是得到了始皇帝的大力垂青。
据史籍记载:巴寡妇清这个女人不简单,她不仅被始皇帝谕为节妇,而且还出力资助修建长城,在秦国的诸多大商人中,巴寡妇清是捐资最多的一个。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灵地宝
巴蜀大地天灵地宝无数,铁石可以让兵造锻造出比敌人更坚韧的利器,丹砂能够用于药用,就像《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那样,可治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使人通神明,不衰老。
而除了这两样之外,傅戈更希望这一趟巴蜀之行还有意外的收获。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当真是一点都不假,在后世拥有了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翻山越岭进入巴蜀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在两千多年之前的秦代,走在这条崎岖险峻的栈道上,傅戈可以想象为什么咸阳的官员们会把入蜀视作危途了。
一路有沿途各郡县和护送的尉卫保护着,这一行无话,经南郑,过石牛道,入蜀中,经过三十多天的辗转奔波,在十月末的时候傅戈一行终于抵达了蜀郡首治成都城。对于这一座有蜀中明珠赞誉的城市,傅戈更有着别样的一番心绪。
严格的来说,这不是他第一次踏上成都这片土地,特别是当看到从都江堰分流而来的那条锦江水时,他记忆深入的点滴残片又倏的被唤醒。遥远如梦幻般的回忆,曾经年少青春的大学生涯,四年的光阴如逝,就在这座城市里化作心底的段段回忆,让人时不时会感慨伤怀。
人还是,物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