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都已经过去,就像后世那些所谓的战略分析专家所做出的狗屁不通的评点一样,都只能算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大秦天启元年十月二十日。
秦军开进不设防的安条克城,并立即占领了沿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塞琉西安,安条克三世没有猜错,他的那个宝贝儿子确实不是复兴塞琉西的人选,当父亲阵亡沙场的消息传回时,他所想到的居然不是聚集剩余士兵抵抗或复仇,而是打开城门,迎接秦军的到来。
投降!
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至少,可以让全城十余万百姓免除兵灾之苦,至少,能让自己保全一条性命。
至于塞琉西的荣耀,就让它过去吧!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安条克三世的这个儿子比他的老子要聪明得多,至少,他懂得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
随着塞琉西安归并入秦军麾下,一路向西征服的秦国正式成为地中海俱乐部的成员之一,在这个俱乐部中,不仅有强大的罗马共和国,还有位于希腊半岛的马其顿王国、位于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当然,还有已经沦为罗马人的附庸的迦太基城邦——。
汉尼拔并不在安条克城中,当他从战场上决意离开之时,他就已经明白,塞琉西即将亡国了,这个国家再不能成为他避难的保护所,他必须寻找一处新的落脚点。
汉尼拔的下一站是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比提尼亚,那里的国王普鲁西亚斯一世正与罗马的盟国帕加马交战,本着敌人的敌人便是盟友的原则,汉尼拔这位让罗马人吃尽了苦头的前迦太基统帅已经几次受到普鲁西亚斯一世的盛情邀请。
当然,相比安条克三世这里,普鲁西亚斯一世的王国比塞琉西更加的落后,也更加的弱小,今天,若不是塞琉西亡国,汉尼拔也不会想要投奔到比提尼亚去。
一切似乎俱已在冥冥中注定,汉尼拔生命中的最后一站就是比提尼亚,而事实也证明,普鲁西亚斯一世比安条克三世更加的不堪。
秦军在地中海东岸的雷霆攻势让周围的国家刮目相看,其惊人的战争潜力甚至于让这一地区的老大罗马人也惊叹不已。
在马尔克卢斯出使巴比伦之时,罗马执政官西庇阿和元老院对秦国的战争潜力作出的评价是两河流域已经是秦国向西扩展的极限了,至于地中海东岸,那根本没有可能成为秦国的疆王,因为,在罗马人的眼里,包括埃及、叙利亚高原、小亚细亚在内的大片土地应该纳入到罗马共和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不过,虽然秦军拥有了塞琉西安港,但秦军的船队却还不能进入地中海,原因很简单,由于古苏伊士运河所在的托勒密王国阻挡,作为安条克三世的同盟者,托勒密王朝此时的态度可谓相当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