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页

也就是说,赵桓的那些儿子是当一路漕臣,还是当一府一州之太守,还得看他们的才能和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赵杞、赵栩、赵棫他们几个当叔叔的干漕臣干得挺好,那就不必换人了,让赵桓的几个儿子当个知府、知州就行了。

赵楷接着又道:“而在他们可以理政之前,东南七路,不,再加个荆湖南路,一共八路漕臣,都有金陵诸王代理。东南八路的漕司、刑狱司,以及八路之下的州府军县监等各衙官人,包括八路提刑在内,暂时都由漕臣推荐!”

他给八路放那么大的人事权(当然是暂时的),其实是为了让他们把东南士大夫和原吴国官僚之中可以合作的精英,都圈进大宋的官衙……而让赵杞、赵栩、赵棫等南宋诸王出面,则是因为这几个南宋的大王都是南宋官场的圈内人,足够了解情况,知道谁可用,谁不可用,谁必须要供起来。

而南宋的那些士大夫和官僚同这几个大王也熟悉,对他们也比较放心,在眼下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应该是愿意投靠他们的。

至于东南八路的安抚使……当然得朝廷直接掌握了,最多给下面的州府留点维持秩序的厢兵。

虽然没有兵权,但听到赵楷的安排,赵杞、赵栩、赵棫自是大喜,不过三人的眉头很快又渐渐的拧了起来,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怎么?”赵楷笑问,“还有什么问题?”

“三哥儿,”赵杞道,“大嫂和刚刚出生的十五郎,要怎么安排?”

朱琏刚生的那个孩子是赵桓的第十五子,眼下还没起名儿。

“就让十五郎袭了吴王之爵,”赵楷道,“再升金陵府为南京应天府,从江东路分出来单列,让新吴王出任南京留守……在吴王成年之前,南京留守司和应天一府的政务就由大嫂辅佐吴王处置吧。这样的安排,大嫂应该能满意吧?”

这下赵杞、赵栩、赵棫三人算是彻底放心了。

这金陵府地盘不大,但却是赵桓、朱琏费劲心力经营起来的东南帝王家……这一个府的税收,换成北方中原的一个路也比不了!

让朱琏把金陵交出去,无疑是让她把自己的家交出去一般。而且朱琏还在金陵置办了大量的产业,这些个产业也需要朱琏留在金陵看守。

所以赵楷让朱琏留在金陵,还让赵十五郎以婴儿之身,出任吴王和南京留守,那绝对是很够意思了,朱琏又怎么会不满意?

毕竟赵桓留在金陵的诸子之中,只有这个赵十五郎才是朱琏身上掉下来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