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晋说道:“子产无道,胆敢主国而恶于伯,我等甚为不齿。”
认真说起来,晋国自从上一次接纳了郑国,不论晋国君臣的本心是怎么样,带着郑军南下狠狠地咬了楚国一口,很是让郑国吃得满嘴流油。
这个也是子产在子孔做出失智行为之后,选择干掉子孔再去进行赔罪的原因。
并不是子产认为晋国怎么样与否,不管晋国到底还行不行,怎么能前一脚跟着吃肉,后一脚就背叛呢?
那样一搞,自我放血求得晋国接纳的郑国,刚刚将国家信誉值挽救了一下下,马上就又让信誉值破产了啊!
当然了,子产的赔罪被士匄拒绝,礼节上郑国就没有了负担,后面在与晋国为敌,锅被甩在了士匄的头上啦。
侯晋现在只是在讲场面话,不说这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美化自己叛国的事实?
吕武没闲工夫跟这几个二五仔废话,问道:“你等要往‘新郑’?”
这五个家族聚起来的军队看着有个三五万。
数量是那么多,里面的构成到底怎么样有点不好琢磨,说不定凑人头的农夫占了绝对的多数?
侯晋没有犹豫,说道:“我等在‘新郑’有内应,不必强攻便可入其内。”
啊?
看上去信心十足,非常有把握攻占“新郑”呀???
吕武选择从临近“新郑”的路线行军,不代表晋军要去啃“新郑”这一块硬骨头。
现在嘛?好像有便宜能占,要不要插一脚呢?
堵女父满脸讨好地说道:“我等得知元戎在此,特来请元戎取‘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