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这十五亩地于家免了地租,所得收成全给了李秀荷,也算是她给于家诞下血脉的报酬了。

然后每月也会给些钱粮一直到于德木三岁的时候被大房给发现了,如此之后钱粮才被断绝。

从此德木娘开始自己耕种那十五亩田地,可想而知一个女子去耕种十五亩田地是何种的辛苦,只是每每看到德木这个孩子在田间地头陪着自己,德木娘就涌现出了无数的干劲。

十五亩田地吃是够吃,但是自从德木上了学之后,就不够了,私塾要束脩,还要买书这都是要不少的银子的。

德木娘便开始白天干农活,晚上浆洗衣服,尽自己一切所能赚银子。

好在德木也争气,读书读得好,先生每每夸奖更是免去了私塾束脩,甚至还给德木多多的借来了书帮他提升眼界。

如此于德木才能一举中举。

在这期间德木对田里的东西升起了无限的兴趣,一本《齐名要术》让他知道了如何才能更科学的种田。

于是在这于家的庄子他们家的出产的亩产要比旁人高一两成的样子。

不仅如此于德木还突发奇想的想着稻子的种子不一样,那为什么不选那些最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培育出更好的稻子。

他这个初心完全是为了母亲可以减少劳累而出现的,于是他开始精心培育种子,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收集种子。

幸好德木娘也并未阻止,她觉得既然儿子喜欢那就随他去,种田总是没什么过错的,德木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体量自己,他的一片孝心自己可不能伤了。

于是德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有失败有成功,最成功的一次是亩产翻了一番,最失败的亩产只有不到百斤。

就这么的成功失败之中,他们家的十五亩地也没有提升多少总产量,而是很奇迹般的维持在了一个不突出的数字上。

不然真的全部种植亩产高的那些品种,他于德木早就没命了。

正所谓怀璧其罪,若是有亩产翻了一番的稻子,那可不得被当成祥瑞送往京城,他于德木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子,如何能够享受这份功劳,肯定被人给灭了然后变成了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