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掌柜取过褾,拿给沈熙薇看:“沈娘子确定要用此物?”

沈熙薇触到之后,婆娑了一下,又道:“掌柜可否帮儿做个入潢?”

所谓入潢便是把纸浸泡在黄檗汁液里,再晾干,可以有效的防止虫蛀腐朽。后世敦煌的唐代纸卷能经历一千多年不坏,便是得意于此种工艺,后世常用的一个词“装潢”便是因此得来3。

用入潢过的纸贴在表面,再印些雅致的纹样,写上店铺名称以及地址,这会员卡便算成了。

“那沈娘子的预算便要高些了。”

“无妨,掌柜记下便是。”

黄纸在本朝是很上档次的东西,本朝虽然繁盛,但仍旧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封建社会,普通平民消费能力有限,并不能随便的买衣裳,即便买了也是拿布回去自己做,即便条件好的小康人家,也不过换季做两件衣裳,沈熙薇要做的是品牌女装,日后的客户群体自然要定位在长安城中的贵族女郎层面,既然做的是高端客户市场,各样选品必须要挑好的,沈熙薇虽然肉疼,但却不能吝惜本钱。

掌柜在纸上记下入潢后,又问:“至于铺面名称之类上书的文字,沈娘子是要请佣书人抄写,还是买笔墨回去自写?”

唐朝的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手抄本,因此市面上有一大批的“佣书人”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书坊中都会雇佣着一批全职的“佣书人”4。

沈熙薇在悲田院之时,也干过这差事,但没有佣金,是朝廷组织的,既能让他们识字练字亦可以让悲田院增加收入,很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至于说为何不印刷,虽然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但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这并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那些官员的惯性思维是“如何让手抄书更精确、更美观”,而雕版印刷出的文字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灵魂的,只能印个日历,登不得大雅之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