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大理寺瞧徐潭已经过去了十天左右,这期间徐柳氏与徐冬又去过一次。徐潭在里头已经好多了,刑牢里的人也没怎么为难他,徐冬与徐柳氏渐渐放心。
现下担心的,就是徐环莹的亲事。
“姨娘可知那位公子是谁家的人?”祝照问。
徐柳氏摇头,徐环莹也没说话,只是端着茶的手紧了紧。
她又没见过对方,怎知那人是谁?
祝照见她们俩都沉默,于是道:“不如我让府里的人帮环莹姐姐去瞧瞧,环莹姐姐这两日在诗社再留诗,若王府下人碰见那位公子,我再向人打听他的家室情况,合适的话再告知姨娘。”
徐柳氏连连点头,面上终于挂了笑。
徐家在京都只能算是小门小户,若对方当真家境优越,徐柳氏还想借文王的面子,将徐环莹嫁出去。只是若两家当真不合适,徐环莹也好早些断了这些心思,索性二人从未见过,以后也再不留诗就是。
又与徐柳氏聊了会儿,天色渐暗,徐柳氏就没留下来用饭了。临行前她又抓着祝照的手,希望徐潭那边祝照能帮忙盯着些,如今天渐渐凉了,她怕徐潭在刑牢里病了。
祝照点头答应,送徐柳氏与徐环莹出门时,明云见刚好回府落了轿子。
府丁在轿边为明云见撑了伞,徐柳氏见了明云见,领着徐环莹一同行礼,明云见只嗯了一声,喊了徐柳氏一声徐夫人,便走到祝照跟前。
“穿这么少出来?”明云见微微皱眉,将身上披风解下为祝照披上。
祝照的确穿得不多,不过她与徐柳氏还有徐环莹在月棠院内待了半日,一直有暖炉烘着,丝毫不冷,现下脸还是红红的。
徐柳氏与徐环莹走了,祝照也跟着明云见回府。她要想跟上明云见,步伐得稍稍跨大了些。
走入长廊后,祝照才问:“王爷,潭儿哥的事情现下处理如何了?上回我与王爷说,那匕首是未开刃的,方纳死前匕首就不在他身上,大理寺的人查出来了吗?”
明云见脚下一顿,回了祝照一句:“就在这两几便会有结果的。”
祝照小心翼翼地问了句:“结果好坏,可预知吗?”
“不会要他的命就是了。”明云见想起了什么,又道:“今日下午本王入宫面圣,得了个消息,子秋下个月初就能回到京都了。”
“真的?!”祝照一改方才的谨慎,这两个字说出来时声音都快劈了。
明云见回头朝她瞧了一眼,祝照脸上满是笑,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不过这笑容不是给他的,必是给明子秋的。
“三公主回来之后,还会再离开吗?”祝照许久不见明子秋,十年前她常常入宫,人生中第一个伙伴、挚友,便是明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