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的烽火狼烟,很快就传到了江对岸的吴郡境内,无数难民携家带口,又大量避难于江南。
孙策任命的广陵都督、水军别部司马,曾经的宿贼周章,简直在广陵如鱼得水,招徕了部众上万人,有流民、有山贼、有乱兵甚至还有士人,他大量大量的用船只从江都、广陵和东陵亭一带送往吴郡的丹徒县。
汉末天下大乱,大量北方百姓流落江南,这史书上的一句话,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十万百姓轻轻松松的搬迁到了江南。
而是无数家庭、年年流离失所,然后一批一批的投到到了孙策麾下,充实着孙策的实力和人口。每次都是上万的人口流入,源源不断的提升整个江东的人口规模和开发水平。
有这么多难民南下,潘璋、太史慈都已经开始顺利组建起北府军,各部皆多募劲勇,无数豪杰,如琅琊徐盛、广陵张南、下邳熊行、秦翊等皆以骁勇应选。
尤其张南,这可本应该是刘备的部将,本应该随他一路迢迢,从徐州流亡豫州,又从豫州流亡荆州,最后入蜀。但如今他的人生轨迹显然有了不少的改变。
不过虽然有这么多诸侯、名将的纵横捭阖和开疆拓土,孙策当下却完全没有精力去多关注。
初步扫平了江东,孙策当下最优先级的事情就是先宏观天下,定下自己的天下战略。
这可是关乎整个势力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大事。
袁术就是因为战略国策定的失败,环顾天下,未能看清形势,却盲目称帝,所以一举分崩离析,从天下第一诸侯,迅速变成了人人都能踩上一脚的可欺之辈。
至于吕布、马超之辈更是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所以陈寿评之曰: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纵观吕布一生,可以用几个词精准的概括其所有阶段。分别是飞将出世、争夺兖州、徐州风云、虎步江淮、败亡下邳。
有此天授之才,如流星般崛起,又如昙花般凋谢,归根到底就是没什么雄图远略。
他转眼帮袁术打刘备,又转眼帮曹操打袁术,然后又帮袁术打曹操,帮刘备打袁术。
这一套下来就够愚蠢了,结果他还能在曹操、袁术之间一次次的跳反,一个女儿送去、夺回又送去,循环往复。
他要是能得天下,那真是苍天无眼,中原无人了。
当然了,刘备也别笑吕布,他也是一样,在隆中对之前,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是什么。
只有曹操,明确的确认自己的战略规划:“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如此超世之杰,就理应由他一统北方。
而孙策要想一统天下,也必须要有一个规划天下的战略,不然打下江东三郡以后,所有人继续干什么?像绝大部分诸侯一样,割据地方,盘踞东南?
亦或像朱元璋一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甚至是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刚刚获悉王朗投降,孙策就立即召集大臣们、谋主们商议起来平天下之策,建长世之功。
由于这次议事,将决定整个势力的走向,所以孙策只召集了有权参与机要的几人。
分别是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昭、军师中郎将张纮、丹阳都尉徐琨、吴郡太守朱治、丹阳郡丞吕范以及孙策极其信重的会稽功曹魏滕。
功曹这个职位极其重要,毛玠正是因为给曹操献上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屯田以畜军资”的两条战略,曹操敬纳其言,才将其转为幕府功曹。
幕府,也就是指设立在帐幕内的府署,是一位将领最信任、最私密的议事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