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殷炽,可不仅仅指的是农业复垦,颇有百废俱兴之意,士农工商皆得兴盛。
孙策点头,如今的确是到了修文德以服远的时候了。
所以江东的基业还是以长江以南为主,江淮之间总共才四个郡三十四个县。
任命了两名新太守后,孙策心中盘点了一下如今所有郡国的太守、长吏情况。
如今孙策一统江淮,论财富或许未必比得上整个北方,但他也不需要以一州抗一国,只要休养生息,人口、土地、财富能超过曹操,那就足够了。
但建康城中,九月还在丹桂飘香,随着垂拱殿中的一纸政令飘出,长江两岸,立即风貌为之一变,文治大兴!
所以民间的民生并不饥馑,甚至有了富余。
可他毕竟是袁军投降部曲的代表人物,不能轻动,否则会导致其他人心中不安,以为孙策要清算他们。
如今家中有了积粮,他们自然也是愿意孩子在闲暇之余去学校里面学习文字,练习武艺。
江西一带太守则没什么变化,除了豫章郡太守是新上任的陈群外。庐陵郡太守还是诸葛玄,鄱阳郡依旧是以魏滕行太守事。
淮南的郡国庐江太守袁涣、九江太守张纮、临淮太守徐琨,这些都是既定的。
张昭的提议倒是没有多么复杂,也没有各种长篇大论,核心内容就两点即开源、节流!
让州郡安稳下来,更多的百姓去投入生产,使兵役之损者减少,而生财者变多。
如今的学校,或者说自古以来的学校,都并非是完全脱产的。在农忙之际,会给学生放农假,让其去田里帮忙生产。
除了吴兴郡,需要吴景这位宿将去坐镇,以威服山越为主外。
江南之所以北伐困难,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江南贫乏,财富、人力不足吗?所以北方不需要有多少宏图伟计,只要治国安民,休养生息,就可见完全,一统天下。
经济、经济,即取自经世济民之意。
而要有如此之功,没有一位经世济民的能臣,功业怕是难以速成。
张昭随即举荐人才,说道:“如今恢复淮南民生、赈济灾民、招安匪寇,乃是重中之重,九江由军师担任太守,自然无忧,庐江则将军必选一能吏,方能安抚庐江之民,臣举荐大臣袁涣,担任庐江太守。”
丹阳、吴郡、会稽的这次丰收,使得民间出现了大量粮食富余!以至于百姓粮仓堆积不下。
“圣王之御世,莫不以广农为务,俭用为资。夫农广则谷积,用俭则财畜,畜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
首先就是他曾经担任太守的会稽郡,如今他升任为了扬州牧,自然要任命一位新太守,孙策打算让高承去担任会稽太守,这能够配上他从豫章太守升迁的身份。
这三个郡,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啊!一郡获稔,数郡忘饥。
各地豪强都把子弟送去学校,强迫子弟读书,百姓也是看在眼中的。
其他三郡,只要有一个郡国丰收,就能使江东府库丰稔,梗稻丰积。
如今在中枢有了张昭这位最善于处理民生、经济的大臣为事实上的宰相,地方上也得选用能臣。
这十一个郡一百一十九县,若每个县能有上万户,则扬州的人口就能恢复大汉巅峰之时的人口规模,达到四五百万。
<div class="contentadv"> 论实力恐怕尤胜曹操的兖、豫两州。
至于豪强家子弟在做什么?
那自是不用说,是在学校里面学习,习文尚武。豪强之家,一户子弟数十人都在宗族的学堂里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