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检阅完部队不久,前线急报传来,曹操督大军五万,兵分三路,亲伐淮南。
曹操到底还是要打一场寿春之战,徐州之战!
其左路以大将曹仁为主将,率步骑万人进攻九江郡的下蔡。右路以大将于禁、朱灵为将,督师五千余众,从海西进军,略射阳、平安等县,意图截断江东水路援军。
他本人则亲督三万余众,从下邳而出,沿泗水而下,进攻江东新设的淮安郡,意图夺回属于下邳郡的盱眙、淮陵、高山、东城四县!
曹操之所以选这处为进攻目标,是有深刻考虑的,首先就在道义上师出有名。
这四县按大汉典制,本就属于下邳郡。自有大汉以来,不闻天下有淮安郡。
另一方面,孙策的官职是荆州牧、典扬州如故,督益、荆、扬、交四州军事。
于情于理,这从属于徐州的下邳郡、广陵郡都不应该为他孙策所有!
在道义上,他有督兖、豫、徐三州之职,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夺回下邳、广陵两郡的郡国。
而除了名义上的考量,最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利弊。
曹操选择在六月份出兵徐州,跟袁术进攻刘备的时间相同,是因为六月出兵,稍一迁延就入秋进入秋收七月了,等消息传回江东,江东再集结军队北上,要不了多久就会河道冰封。
十月份的时候,淮河都会天寒地冻,河面结冰,这个时候江东漕运之便利会被削弱至最微弱的程度。
而北方骑兵却在秋后之际,膘肥马壮,可以在僵硬的土地上尽情驰骋。
尽管江东已经预料过曹操可能会进攻淮南,但敌军猛然发起攻击,防线上还是显得防御不足。
因为不清楚曹操会在哪个方向上进攻,所以江东军队只能采取前轻后重的配置,将军队的大部分主力集结在军事重镇之中,以待发起反击,随时驰援各个方向。
所以曹军猝然攻击,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大将曹仁在九江连攻三县,数日之间破义城、平阿两县,上万大军围困淮北的军事重镇下蔡。
名将于禁在右路,将兵诣广陵,攻盐渎,力攻拔之,大索其城,又略沿途豪强坞堡,鸡犬无留。
而更重要的是,曹操在淮陵一带,一举突破了淮南防线,亲自督军攻陷淮陵,兵锋直趋高山县,这里是淮安郡的郡治之所在,也是孙策宗室大将徐琨驻军之处。
军情急报,如雪花一般传到建康,在曹军的猝然猛攻下,江东在淮南一带的万余守军全线落入了被动之中。
孙策不得不立即召集麾下文臣武将,以及各部统帅,商议驰援淮河一线。
甚至统帅精锐骑兵的诸葛亮也参与了这次紧急议事。
而其他张昭、贾诩、顾雍、严畯、步骘等大臣也是悉数到列。
武将方面,经过半年休养,终于大病初愈的周瑜带着赵云、魏延、蒋钦、陈武等将校也皆磨拳擦掌。
人员到齐后,孙策先开口说道:“经过这几日军情汇总,可见曹军的确是大举而来。曹操虽未号称军队几重,但三路兵进,规模无论如何都不会低于五六万,可见其几乎是空国而来。”
随后孙策命人搬来舆图,指着舆图说道:“曹操左路军已围困下蔡,北府军都督徐盛率部五百余人力守死战。以孤对徐盛悍勇果烈之了解,徐盛选择死守,而非主动出击,敌军之众怕是远超守军。”
毕竟这可是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徐盛啊,历史上他只带着两百人守柴桑,就出城大破黄祖之子黄射所统领的数千人,并斩首千余。
濡须之战,吴军水师的艨艟战船被吹到了江北岸,诸将恐惧,未有出者,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突砍陷阵,曹军被徐盛吓的胆寒而溃逃,死伤甚大。
这是一个十分擅长率兵突袭敌众,惊骇敌军心的将领,但凡有把握,他肯定就率军出城,击破敌军了。
更何况他麾下还是从北方流民中选募骁劲而组建的北府军,是与解烦军一样的精锐,五百之众皆骁勇精锐,且甲械精好,突袭敌营,全不在话下。
可这种情况下,徐盛依旧选择死守城池,可见形势何等危急。
他这里是九江郡在淮河以北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了,若此地被破,则孙策在淮河北岸再无立足之处。城内数以万计的谷粮、军实、辎重都将落入曹军手中。
不过这里反倒是孙策最不担忧的一处,除了徐盛死守下蔡之外,在淮河南岸就是鲁肃驻军的军事重镇寿春了,城中有两千徒卒、一千精锐铁骑还有两千水师!
大将黄忠、周泰、韩当、凌操、全琮、吕岱等人都云集于寿春、钟离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