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何止是恩威兼著,简直是出将入相,文武全才。
只是把诸葛亮调到交州去,着实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而且在江东,这两人走的都是武诸葛、武陆逊的道路,一个掌管步骑,一个在水师历练。
让他俩去交州,先不说合不合适,一旦染上了瘴气,孙策可谓痛失一臂。
而他俩不能南下,那可以选择的贤才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孙策考虑了片刻,江东如今还是人才济济的。
由于打下了荆州和淮南,大量魏蜀吴的名臣如今都在孙策麾下。
由于孙策也记不住那么多能臣,所以他在垂拱殿的屏风上就写了几个他特别在意的名字。
什么叫简在帝心?
这就是最生动的体现啊!
有军政要职的时候,孙策不可能去任命那些他自己都记不起名字的官吏,必然会优先提拔任用这些被他格外关注和信重的能臣。
很快他就在上面挑选出来三名臣子,分别是刘巴、刘馥和鲁肃。
只是刘巴很快就被孙策划掉了,他虽然才高博学,但因为殊功已经升任江夏太守了。
剩下比较合适的就是寿春令刘馥和江东的都督鲁肃了。
这两人都比较合适,刘馥可是曹魏最精达事机的六位刺史之一,曾经匹马入空城合肥,建起了富庶的淮南。
而鲁肃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大都督,他曾经主持军政,威望恩义,大行于众。
<div class="contentadv"> 思考了片刻,孙策说道:“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往时司察之而已。今交趾名曰初定,然尚有郁林、珠官日南、崖州等郡界未绥,依作寇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治交州,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定。”
“便以鲁肃为交州刺史,令其抚慰诸郡,平定胡越,诛除贼寇。然后理风易俗,立国立疆,递为耕战。”
鲁肃相较于刘馥,在军政干才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有极强的战略观。
交州之地,孙策能给他的助力也就是武射吏千余,再令吕岱率步骑千余屯驻于当地,受其节度。
因而怎么交好当地的各郡太守,怎么结盟豪强,吸纳胡骑助战,合纵连横,击破强敌就是交州刺史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如果鲁肃能够联合好当地的盟友,虽然他士吏只有两千人,也可以轻松聚集起来八郡郡兵四千余人,再加上助战的胡骑、越卒,组建出一支万余人的平叛部队是轻而易举。
汉室大将卢植只带着五千家兵、部曲就讨平了整个交州的叛逆。
中原的强军往往万余人就能横扫交州,深入交趾南部,破师灭国。
以鲁肃之干才,组建起万余人的部队,哪怕是仆从联军,也足以覆灭交州不敬王命的叛逆了。
基本上交州之事,就无需孙策再格外关注。
他能把这里变成孙策稳固的后方,孙策只要安心的挥师北伐即可。
随后孙策又任命刘馥担任南海太守、华歆为苍梧太守、司马芝为合浦、蒯良为九真太守,甚至淮南势力的降臣阎象都担任了交州的日南太守。
交州在实力上对孙策的影响或许不大,随着整个交州府库的清点与输赋,能给江东增加的物资仅黄金两千余斤,绢帛细葛等五万余匹,粮草虽有二十万石,但要把二十万石粮食输送到建康的成本,怕是不止消耗四十万石。
可在威望上,对孙策的裨益是无与伦比的。整个势力大量的文武获得了升迁,更有大量能臣名士升任太守、刺史,这使得大量世家大族都愈发的认可孙策为南方之主的事实,孙策威望如日之隆。
而且新获得的交州和徐州人口,也极大的充盈了江东的户籍。
按江东之制,各郡县都要选募劲勇豪烈,诣往建康,孙策的解烦军因此而人数再增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