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这些诸侯,大概都是这个水平。说他们顺风浪,也不合适。他们就是带不了十万以上的部队,基本上谁带十万之众,谁打败仗。
要直到司马师时期,曹魏人杰经过了大量的历练,才能兴兵二十余万,平定淮南之叛。
而在江东,在大规模交战方面,无疑是比曹操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孙策本身就能征善战,关键是他肯放权用人,导致周瑜、吕蒙、诸葛亮、程普、太史慈以及张辽、张飞等人都算受重用。
韩信对高祖说,陛下善将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在孙策身上亦然,他这个选贤任能的能力,实乃天授之资,人力所不能及。
兴师十万之众,孙策任命的都督一方的大将,那是曹操所绝对不能比的。
曹仁不可能敌得过周瑜,司马懿可能挡得住诸葛亮,但却没被曹操所信重。
所以,在从容自信的说完之后,孙策说道:“我等之败曹操,在于势胜也,不似于曹操崇诈杖术,故而孤欲在曹操逞凶之前,尽量壮大我江东之势。”
张昭若有所思,踟蹰了片刻,问道:“将军意指东莱?”
孙策当即重重点头:“不错,东莱!”
随着曹操解青州之围,颜良授首,青州之战,江东也打不下去了。
总不能让诸葛亮率三千偏师,向西继续进攻。那无非就是复刻一场陈仓之战的结果。很难打下曹军重兵把守的坚城,而且一旦有失,怕是中分青州的局面也容易出现板荡。
与其如此,还不如诸葛亮派兵守住剧县这处,青州仅有的几处军事重镇之一。
孙策对自己部下的精兵还是有绝对信心的,以数千精兵把守这处军事重镇,曹军就算不惜代价也打不下来。
青州的曹军将被阻隔在北海以西,因而江东军队可以从容的攻击北海东面的东莱。
东莱郡这个位置可是太重要了,基本上这一个郡就涵盖了后世的烟台、青岛、威海三个市。
可以说这就是北方相当于吴县所代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精华腹地。
<div class="contentadv"> 春秋霸业里面,吴国、齐国都依托着这些精华之地,成就了霸业。
而关键在于,这里北面可就联通着渤海湾,这可是极大的便利于联通幽州。
甚至东莱境内最大的势力,就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军队。
自汉末离乱,公孙度野心勃勃,乃攻略东莱,设置了营州刺史。
他公孙度甚至能派军队过来攻城略地,以江东的造船业,从东莱这里浮海去幽州贸易自然是不在话下。
这里跨海贸易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海上有一长串的珍珠一样的岛屿,舰队遭遇风浪,随时可以找一个海岛避风。
有了东莱、北海这一带,孙策就可以搞一个汉末版的海上之盟。
可以从幽州市买回大量的战马、牛羊。
海上丝绸之路将更加便捷。
战马在船上待的时间也就三四天,每次市马贸易的折损将减少九成!从折损数百匹瞬间至十余匹甚至数匹。
所以闻孙策之言,张昭微微颔首,说道:“打下东莱,的确将壮我声势。既能安我后方,又能增我士马,新增数千铁骑。”
不要看每次新增的部队不起眼,今天打下徐州增加了千余步骑,明天打下了交州,募劲勇千余,后天再打下青州,得铁骑数千。
这样一笔笔增加下来,江东军队怕是在北伐能直接拿出来接近七万人的部队。
这可是募兵制下的职业武夫,精锐战卒,要知道宋朝开国之时,那支强悍的禁军才二十万人。
高梁河之战,驴车皇帝赵光义雄心壮志,欲横扫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才带了十几万人。
不是孙策轻视曹操,他是真不觉得曹操能有多大概率在跟袁绍决战的情况下,还挡住江东三路北伐的精兵强将。
如今江东亦是蒸蒸日上,三军气吞强虏!可谓国家兵力雄盛,聊举偏师,便可驱驰数千里外。如此自负,自汉武盛世以来所未有啊!
只是这强悍的兵锋,尚未展露在中原之前。
不久之后,这支军队就将在北伐中,所向无前,一路披靡,震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