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诸葛亮之言,帐内诸将皆有所意动。
己方大军从青州一路长驱直入打到了冀州,仅是跨过的郡界就有乐安、济南、平原、清河、安平。
要说后方补给问题,的确是有些棘手。
这么长的补给线,肯定需要有军队去布防。
随着军队开拓疆土,大量部队被分散到了各处城池防御,前线能够用的部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减少。
但说高览有意攻击宋军粮道?
魏延皱着眉头问道:“高览有此气魄高才?”
要断宋军粮道可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高览如今龟缩在济南历城县,往西一步就出青州了。他要攻击宋军粮道就要向东数百里,深入青州境内,才能找到宋军的补给线。
宋军这一次北伐可是倾举国之力!
早在北伐之前,各地官府就已经开始征募徭役,动员百姓。
所以给河北运粮,并非完全走水路。
这就导致赵军无法沿河寻找宋军的补给线,而且从青州向河北进军也不是一个极为卓越的军事路线。
虽然自古以来,北伐常常从青州刺史部向北进军,南征也是常有幽州铁骑进攻济南,但各个军事将领考虑的都是这里位置重要,又地理距离较近,实际上这里并没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水运要道。
给部队运送补给,几乎全靠农夫肩挑担抗。因此宋军往河北送粮,是走的海陆两路,但代价都极大。
海上因为风暴虽然只出现一次事故,但沉了六艘舰船,岸上民夫的消耗完全不弱于前线士卒。
这种情况下,要是青州补给线再被袭扰。
不仅前线缺粮,恐怕整个宋室都会缺粮。
宋军大将只是觉得高览并非绝世之将才,没有气魄、也没有才干截断宋军粮道,所以才大胆的绕过他,进攻到了安平。
因而诸葛亮回道:“高览虽非名将,但亦是可堪一用之将才,执行军令、号令严明不在话下,今袁尚挡我大军于下博城下,高览焉能不截断我等之后?况且宋多步兵,步兵利险;赵多胡骑,胡骑利平地。赵军焉能不利用此优势,袭扰我等后方?”
诸葛亮所说也是宋军目前最头疼的事情了,随着宋军北伐的深入,赵军从最初的慌乱之中也逐渐适应过来,他们开始利用铁骑优势,不断袭扰宋军后方。
而河北平原一片平坦,地势广袤,正是赵国骑兵的用武之地。
这还是袁尚胆子小,只撤退到了下博,他要是再往北撤到安平一带,宋军此刻攻赵,就跟北宋进攻幽州城没什么区别了,步兵深入,敌军胡骑纵横于后,四向袭扰,使北伐大军苦不堪言。
哪怕是袁尚,他也清楚不能让宋军肆无忌惮的围城,在兵法上,被动死守就等同于坐以待毙!
所以他的军队一直在向外攻击,步兵毫无疑问的在守城,但他的骑兵一直从城北一线出击,扰乱宋军的攻城,甚至袭扰宋军后方。
他怎么说也是有两万余精锐步骑,不要总觉得军队规模应该动不动几十万人。那都是吹嘘的。
事实上军队规模到了一万就非常庞大了,袁尚率两万军队进驻下博,他的军队规模比城中人口都多两三倍。
在当今一个县有五六万人都已经是富庶、繁华、人口稠密的大县了。
两万人守卫这样一个县邑,只要他们军心稳固,粮草足够,他们能守到天荒地老,一守数百天甚至数年。
所以袁尚的骑兵可以从容出击。
赵军的问题一直是精兵劲旅而缺少良将,旗鼓相当的交战他们可能发挥不出实力,可眼下这种据城而守的战事,就算是袁尚也能从容应对。
真要让他们拖在这里数百天,赵军主力赶制,宋军恐怕反而会兵败下博城下。
提及赵军主力,众将皆为之凝重。
战事到如今,赵军就算是缓缓退兵,大军主力也该抽调出不少人回到冀州了。
张辽所部向西南,无疑就是布防于西南,既防止粮道被断,又防止己方攻城之际,敌军大军来援。
所以说,现在惟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博了。
此城得失,堪比北伐燕云的幽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