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鲜卑朝拜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283 字 9个月前

更令天下人感恩戴德的是,孙策下令今年全年将轻徭役、薄赋税,取消一切税赋,连工商税都免征一年。

这使得就算那些对孙策有非议的士族、豪杰也少了些许的诽议,在宴会等公开场合多了少许顾忌。

孙策有取汉而代之的野心,从他将袁绍首级悬首建康北阙之后,就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不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也是一个在中原内外都公开的秘密。

就连鲜卑向中原派遣使节,都没有去雒阳,而是来到了建康。

而鲜卑之所以肯遣使到中原,也是跟幽州局势相关。

汉末以来,羌胡内侵,为乱中原。

其中北方以匈奴、乌桓、鲜卑三族最为强盛。

而这三族对中原的态度和亲近程度又因为所处远近各有不同。

匈奴放牧之地最靠南,所以最深度的参与了汉末诸侯的争霸,也因此地位最低,直接向河北诸侯选择了臣服。不论是袁绍、曹操都能轻而易举的逼迫他们听从调遣,册封其单于。

没办法,匈奴的部落就在河东、河西、太原甚至上党一带,高干都能挥数万甲士杀入其境内,匈奴委实是没有抗拒的能力。

在匈奴之外,就是乌桓了。他们因为在幽州、并州北部,与袁绍还未接壤,所以双方采取了亲善态度。

袁绍拉拢和扶持了一批的乌桓名王,因而赵室与乌桓的关系最为密切。

乌桓因此而逐渐转盛,控制了塞内、塞外的大片牧场。

也正因此,鲜卑被隔绝在了最北部的塞外,几乎鲜能参与中原的战乱,天然立场不同于匈奴、乌桓的亲近赵室。

他们想要争夺牧场、开展互市、发展族群,就只能选择亲近宋室。

此次遣使前来中原的正是鲜卑三部中,相对亲近中原的左部鲜卑步度根。

这是鲜卑著名单于檀石槐之孙,在檀石槐时期,鲜卑一统塞外,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夺汉室,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国,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曾多次攻打汉朝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拒绝汉桓帝“封王与和亲”。

不过胡虏无百年运,檀石槐一死,他的儿子和连就因为昏聩自大,亲攻汉室,就被射死在了汉室北地郡境内。

由是鲜卑陷入了分裂,和连之子步度根继承了左部鲜卑,龟缩在云中、雁门一带。

另一位雄才大略的小部落首领轲比能快速崛起,称雄于中部。

最后东部一群小部落联盟散落在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

鲜卑的势力分布,现在宋室根本没人在意,也没必要多关注。

因为这目前还不是宋军势力可以辐射的范围。

步度根之所以相对亲近中原,也只有一个原因,他们的势力距离中原最近。

他不采取亲善态度,要是中原感觉如寒芒在背,挥兵北伐,他部落势必损失惨重。

夷狄胡虏,自古畏威而不怀德,莫不如是。

因此,孙策在听说鲜卑使节请求朝见之后,特意将张辽从前线调了回来。

鲜卑的使节名叫戴胡阿狼泥,是步度根部落一名大人。

其朝拜孙策之后,孙策乃谓之曰:“汝闻河北有赵国天子乎?”

戴胡阿狼泥对曰:“闻之。”

于是孙策命左右引戴胡阿狼泥及使节团队二十余人,诣张辽前,曰:“此是执得赵国天子者,悬其首于北阙。”

张辽厉然顾之,鲜卑惶恐,不敢仰视!

张辽之威容如此,孙策甚嘉之,谓之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夷狄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

孙策一边下令给张辽进位至镇北将军,增邑千户,赐绢八千段。一边也询问了一下诸位大臣对于鲜卑朝拜的态度。

张昭如今进位至宰相已经是众望所归,但孙策不可能允许相权威胁自己的君权,于是孙策有意将张纮抬至尚书令的位置上,与其相抗衡。

孙策打算在登基称帝之后,就令陈群主持编撰《宋官仪》,重定宋国的官职和秩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