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重点,一定是河北方向。
因为兖州是什么情况,曹操比所有人都清楚。
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虽说曹操一边亲手造成了这一切,一边又潸然泪下,写下了这首悲天悯人的诗句,有些冲突且嘲讽。
但曹操对这一切的认知是绝对清晰的,他往兖州方向进军的部队一定不会很多。
最多两三万人,不然他哪怕一路胜利,攻必克、战必胜,也会最终走着走着全军崩溃,被困死在一座孤城当中。
到时候从南方赶来的宋军主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这两三万精锐,一举击破。
帐内的将校们都思索过如果自己与曹操换位而处,该如何进军?
怕是连三万军队都不会派向兖州派遣,只会派遣一支偏师牵制东南方向,以免其断自己后路,同时趁兵锋正锐,全力向河北进攻!
只要能一举覆灭广宗城内这三万余宋军,宋军在河北的统治就一朝土崩了。
这三万人再战败,宋军前前后后在河北就折损近五万人了。
五万精兵锐卒的损失,那是足以影响天下大势的,即便是宋室短时间内亦无法抽调出更多的部队反攻。
尤其是关羽为曹军大将,攻势极其凌厉,已经击破宋军多位将校,阵斩数名猛将,若不趁此而进,是有负于这气势如虹的兵锋。
而吕蒙却皱着眉头,问道:“纵如此,也不能对兖州形势不管不顾吧?”
诸葛亮当即点头,说道:“然也,曹操所部骄狂得势,必须先遏其势,然后可败也。兖州之地,必为曹军偏师,如今却已经突破东阿。所谓骄兵必败,此时击之,可以一击而破。”
话毕,诸葛亮声音一凛:“张辽、赵云、陆逊、陈武。”
四人当即精神一振,纷纷出列,迎着诸葛亮目光,高呼一声:“末将在。”
“汝等引铁骑急趋东平,务必一击而破曹军偏师,然后还屯广宗。”
四人皆摩拳擦掌,高呼应诺。
东平距离广宗其实不远,南下过了阳平县,南渡黄河之后,即是东平境内。
名义上这是黄河南北,事实上这比曹操追击刘备于当阳时的距离可是近太多了。
宋军铁骑在有水师相助的情况下,在渡口迅速渡河,哪怕不用强行军,三日亦可疾击其于东平境内。
曹军这支偏师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会如此冒进。
但这种战机,宋军是绝对不会错过。
因而张辽、赵云、陆逊、陈武等人立即领宋军最精锐的铁骑万余,一人双马,疾速南下。
在仓亭渡过黄河,疾赴曹军之后。
此时曹军的这支部队的主将许褚尚不清楚他的身后已经出现了万余铁骑,他正率军继续向东进军。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甚至很得意。
这是他第一次统领这么多部队,足足一万五千余人。
曹操败退雒阳之后,实在是无人可用了。
许褚或许并非将才,但他是曹军中少有的同时满足忠诚前提下,又能统兵的将领之一。
在这种危机之时,曹操实在也不敢把部队交给其他人。
他在与袁、孙联军决战时,吃够了外姓将领临阵叛逃的苦头。
如今是愈发不相信外人,宁可用许褚统军,也不用朝廷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