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诸葛亮水淹曹军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351 字 9个月前

宋军这一战行动迅捷,战力剽悍,又部署得当,战意果决,因而战果十分显赫。

一战即击彻底击溃曹军偏师,悉虏其众,复归广宗。

曹操开战以来,掩其不意的优势彻底丧尽,只能被阻于广宗城下。

广宗城上下,双方将校都格外的心绪纷乱。

诸葛亮作为都督,站在城头上能清晰的看到城下敌军飘扬的旌旗,曹军大将关羽在城下耀武扬威。

诸将皆纷纷咬牙切齿,欲向诸葛亮请战。

故而诸葛亮率诸将士抵达城头,他凝视着远方被荒草覆盖的京观,说道:“广宗城,汇聚了汉末以来多少风云?自张角生乱,聚兵于广宗,被皇甫嵩所败,筑京观以警天下,欲止叛治乱,却开启了乱世。到袁绍、公孙瓒交锋于城外界桥,开始了群雄割据。或许终将在广宗城下,彻底结束这乱世纷争。”

而这也是,城池上下,无数将士们心中所想的事情。

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吗?

乱世从广宗开始,纷纷扰扰整整二十年后,又在广宗这里彻底被终结。

只要这一战,宋军击破曹军,天下再不复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宋公一统四海六合八荒的大势。

甚至击破曹军之后,宋公就可以登基称帝了。

虽然还有关中诸将尚未扫平,还有三郡乌桓仍未驱逐,蜀中一隅之地亦未臣服。

但这些都是三边之地,已经无法影响中原局势,中原只要完成了改元换代,必然会扫清割据,对外扩张,清除外患。

剩下的那些势力,都是新王朝之后几十年会逐一扫平的赫赫武功。

像关中诸将、刘璋这种,在史书上可能也就一句话就一笔带过了。

倒是怎么开疆拓土,怎么击破北方的鲜卑、匈奴、乌桓、高句丽,以及如何重开西域,这可能被多记几笔。

因为要清除这些边患,怕是很难一蹴而就,必须要进行数年的准备。

诸葛亮沉思期间,跟随在他身旁的将军徐晃说道:“关羽以其骄矜,今盛兵围城,乃是自堕其锐气。某以为可入其围,一战击而破之,然后长驱直入,必能克捷。”

吕蒙亦微微颔首,说道:“关羽矜其骁气,意骄志逸,必有攻无备。今破其主力,其必猝然难防。”

对徐晃和吕蒙的建议,诸葛亮微微摇头,说道:“今宋公举三军付于我等,是欲毕其功于一役也。我等唯务在谨慎,不可贸然兴兵。”

对于徐晃宜长驱直入的战法,诸葛亮也承认有其道理。

关羽连破宋军数阵,志骄气傲,必然欲全力进攻,在防线上未必有多用心。

若宋军骁将能在阵斩中,一战击破关羽所部精兵万余人,使其主力溃败而归,然后大军掩袭,连拔其十余营,打出个长驱直入的战绩,并非不可能。

但诸葛亮以为这完全没有必要,此时他根本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是否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现在他就是可以依托国力,耗死曹操、关羽。他只要坚守不出,敌军必败也。

所以诸葛亮也对所有人说道:“如此关键之战,是进是退,我等须谨慎应之,亮以去信建康,向宋公请战。”

千里请战,是什么含义,不用多说,城上这些将校都太清楚不过。

就是诸葛亮不想直接拒绝诸将的请战之举,所以将一切推给建康,拿宋公来压住诸将。

苟能一战破敌,他诸葛亮何须千里请战?

他从青州进军冀州,打袁谭、袁尚之时,可没想过是否要谨慎,他数日之间,挥军急趋数百里,连战连捷,破军拓土,奇谋百出,变化万方。跟谨慎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当时离宋公更近,宋公就在兖州,他都不请战。结果现在己等在河北,宋公在江南,相隔近两千里,他忽然又想起要等宋公决断了!

不用等结果,所有人都知道,宋公的回复一定是不许出战。

宋公既然将河北军事一应委之于诸葛亮,此时诸葛亮请战,是什么意思,建康也很清楚不过。他要打,早就打了。何必等建康同意,他再进攻?

可是请战信使的回复,比所有人预期的还要晚上许多。

原因也只有一个,进入五月盛夏,河北酷暑难当的同时,又下起了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