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宝想想,也是这个理儿,想做也无从做起啊!
毕竟这可不是一个熟悉的流程,全国迄今为止一共就两个人得奖,现在想打听都不好打听。
不过郑家宝还是揽下了这件事情,他托人打听去了。
网上同样讨论的沸反盈天。
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陈风华,希望西域本草的糖消能拿奖的。
毕竟全国一共就两个,虽然拿上了,所以觉得含金量没那么高了,但两个还是太少了。
所以但凡有希望,大家还是希望华夏有人得的。
毕竟以前的那些海外华人得的,在很多人心目中,真的不算。
但是,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
毕竟这只是传闻,而且还传播的沸沸扬扬的,不太符合一些人的想法。
在很多人心目中,得这个奖,就应该像前两位获奖者那样,获奖之前,没多少人知道,然后一举成名天下知!
谷当然,这样说其实有点不妥,毕竟那位作家的作品几十年前就已经因为电影火遍全国了。
但毕竟是那个年代的,而且非常多的作家并不是很认同这位作家的作品。
至于后一位,相对而言,对于专业以外的大众来说,真的就有点陌生的。
而且还颇具传奇性——竟然不是院士!还没选上!
说明什么?
这里就不多说了,和上几章里说的那个院士为丈夫站台卖某种药的相比,真就天差地别了。
当然,这只是个例。
但也说明什么,和上个世纪提出八六三的那几位相比,这些是院士,那些,是国士!
题外话,再拉回来。
有些人觉得陈风华太年轻了,不可能拿到诺贝尔奖。
有些人觉得陈风华资历不够,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那边根本不会考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