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简约,高效,重要的是效果也不差,简直就是精致两个字的完美代名词,jz这个代号取得果然没啥问题。

不过,这个平台倒是还有改进得空间。

王烁瞅着四条机械臂得动作,默默思索。

其他方面倒是没什么,但是置物底座无法运动这就很难受,这导致了很多角度就连他设计的两条微型八轴,自由度高达九的伺服机械臂系统都无法触及,幸好,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早早就设计了另外两条载重机械臂,同时配合下,倒是可以靠转换组装件本身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如果真的要制作完全版的自动加工、组装平台,他得重新设计一个至少三轴的置物底座,并设计一套可靠的连动系统才行。

想好升级的方向,王烁随即不再观察组装过程,他重新将目光投到旁边的屏幕上。

这一次,他点开了宋学芝提供的移动硬盘。

相比于义肢的硬件,义肢的软件才是他要着重主攻的重点方向。

脑机接口,你也可以给它换个其他名字,比如生电融枢系统,当然这么叫有点难以理解,那么你也可以给它加个中文全称——生物电信号与电子系统的深度融合枢纽,你还可以给它加上英文简称BCN——BioCyber Nexus。

你也可以叫它为脑皮层电子同步驱动系统,亦或者神经跨模态动态电子调制器。

但不论怎么叫,它都是一个脑机接口,最核心的部分就只有两个:第一是脑电波收集装置,第二是数据转换及输出装置。

而如何确保脑电波数据收集的精确度,如何去除脑电波信号的无用白噪音,提纯有用脑电信号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对于别人来讲,这个问题或许很难,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但对于王烁来讲,这仅仅只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差距。

仅仅花费了简单的口鼻流血的“微小”代价,王烁就成功的获取到了最核心的装置设计相关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花费了一些时间设计出了独属于王烁的脑电波收集装置——心械桥接器。

利用已经在磁能引擎中实验成功的超导磁电敏锐特性,王烁制造的这款装置灵敏度堪称这个世界之最,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