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电话采访也就顺利多了。
白松坚持不用AI写作,因为他觉得和客户交心,客户是能感受到的。
客户满意了,自然就会介绍朋友来找他。
白松现在在城区,考虑到时间成本,太远的客户,哪怕对方愿意出差旅费,他也不接。
而且,他也不接那种年轻人想给去世亲人写传记的单子。
因为不能亲自交流,只靠资料或别人转述,写起来太难,也写不出真实生动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白松经常去城区的高端养老机构走访。
他说,我国人普遍含蓄,老年人更是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辉煌过去。
所以他想了解老年人心里怎么想,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把服务做得更好。
这些走访让他明白,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而不是追求故事写得多么完美。”
高传龙追问道:“那这回忆录的市场饱和了吗?”
李编辑喝了一口茶几上的茶水,继续道:“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白松就说了,以后回忆录说不定能跟婚纱摄影似的,火得一塌糊涂。
想想以前,能拍婚纱照的多稀罕啊!
现在呢,新婚小两口挑婚纱照的机构和风格,挑得眼花缭乱,这在过去哪儿能想到啊。
白松还说了,回忆录和婚纱摄影有三点挺像的:
都是独一份儿的,没法复制;
都能让人在朋友圈里秀一秀,心里美滋滋的;
还都是人生大事儿的一种纪念,退休了写本回忆录,跟结婚时拍婚纱照一样自然。
上个月,有一家代写公司,头一回参加了某地区的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成了展会上独一份儿的回忆录代写摊位。
你猜怎么着?3天时间,他们就接到了100多个订单和合作邀请。
这事儿让我们更加确信,回忆录不光是门生意,还能当块敲门砖,敲开养老产业的大门。
比如说,跟养老院联手,给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们提供记忆疗愈服务,帮他们留住美好回忆;
老人们的回忆录里,不光有自己的故事,还有时代的影子,现成的剧本素材啊;
再比如,跟地产商或者高端养老机构合作,搞个老年人主题乐园,也挺有搞头的。
林小姐,你确定要写回忆录吗?”
林婉儿看了一眼高传龙,犹豫道:“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