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疯后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2289 字 7小时前

杨炯强撑着伤体缓缓起身,血染的锦袍随风轻摆,他目光扫过满殿诸人,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子时已至,这第十日的约期,到了。”

言罢,他一步一步踱入场中,每一步都似踏在众人的心尖上,引得满座目光纷纷投来。

“本侯曾立誓十日之内查清学子命案,如今时辰已到,还请各位细听。” 杨炯声如洪钟,震得殿内烛火都微微晃动。

众人闻言,霎时间噤若寒蝉,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只等他开口。

杨炯深吸一口气,神色如常道:“要说这破案之道,无非证据与动机两个方向。从樊楼血案,到冰雪城凶事,再到兰蔻坊惨案,十数条人命陨落,却寻不到半分线索。只知是武林高手所为,那背后的动机更是迷雾重重,倒像是冲着本侯一人而来。”

说到此处,他忽而转头看向皇太后,意味深长道:“都说人在绝境之时,总要寻个神佛寄托一二。太后您说,这话可在理?”

皇太后神色微变,强作镇定,冷笑道:“镇南侯查案,还是该讲些真凭实据,莫要信口开河惹人耻笑。”

杨炯却不接话,只冷冷一笑,大手一挥,厉声喝道:“都带上来!”

话音刚落,数十名皇城司衙役鱼贯而入,两两一组抬着尸板。那尸板一入殿中,腐臭之气便扑面而来,熏得众人纷纷掩鼻,殿内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

皇城司衙役将尸板重重放下,腐臭之气翻涌如潮。

杨炯几步上前,一把搀住皇太后手臂。

太后暗中挣扎,却挣不脱他铁钳般的手劲。

只听杨炯冷笑道:“太后,今夜怕是读不完十八遍《地藏菩萨本愿经》了。”

“放肆!” 皇太后涨红着脸怒斥,眼神却不住躲闪,不敢直视那些泛着青白、生着蛆虫的尸体,“这是国宴!公卿即将到场,你却将这些污秽之物抬来,成何体统!”

杨炯突然放声大笑,声震屋瓦:“诸位!日后你们都要主政一方,若连凶杀命案都见不得,还谈什么为民请命?”

言罢,他拽着太后走到左侧尸板前,指着一具脖颈溃烂的尸体,声音平淡:“这是光州林德熙,年方十九,父母双亡。平日里靠替人抄书写信度日。你们看他这双手,满是冻疮裂痕,皆是十数年来寒冬握笔留下的印记。

那日在樊楼遇害前,他买胡饼时,还多给了卖饼的孤苦老妪三个铜板。自己活得这般艰难,却仍见不得人间疾苦。若能高中,应是个好官啊!”

皇太后见林德熙那布满冻疮裂痕的手,瞳孔猛地一缩。

杨炯字字如重锤,在耳畔嗡嗡作响。她下意识嘴唇微动,无声念起《地藏菩萨本愿经》,佛珠在袖中来回摩挲,却掩不住指尖微微发颤。

杨炯见状,冷笑道:“太后佛堂里的地藏菩萨,金的、玉的、铜的、木的俱全,皆是工部巧匠精雕细琢,还要送去大寺开光,年年办水陆法会,所花费不知凡几。每日更是诵念十八遍《地藏菩萨本愿经》,从不间断,这般虔心礼佛,倒叫人以为是菩萨心肠。怎的见了这人间惨状,反倒避之不及?”

“是田甜告诉你的?” 皇太后咬牙切齿,眼中几要喷出火来。

杨炯不答,拖着太后走到另一具尸身前,声音愈发沉重:“这是平州燕无咎,年过半百,四赴科考。从弱冠考到两鬓染霜,终身未娶,受尽邻里嘲讽。旁人笑他‘读书读傻了’,他却从不计较,总挂着三分笑意,耐心教邻家孩童识字。这般身处逆境仍存善念,不怨天不尤人,实在难得。”

他顿了顿,叹道,“今年中枢正议恩科,听闻五十以上举子,虽不能入仕,却也能谋个私塾先生的差事,开蒙授业。”

“够了!” 皇太后猛地甩开他的手,面色涨红,“少在这里拐弯抹角!本宫没闲工夫听你啰嗦!”

杨炯掸了掸衣袖,转身面向神色各异的学子,朗声道:“诸位日后若为官一方,切记慎之又慎。朝廷的政令、你们的一言决断,关乎的不只是百姓生计,更是千万家庭的兴衰荣辱啊!”

言罢,他整衣敛容,缓步踱至最后一具尸身前。那尸体面容腐败,蛆虫蠕动。

杨炯却视若无睹,冷冽目光直逼皇太后:“此乃蜀中吕藻,年方二十,素有才名,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读书好苗子。十七岁那年,他不顾家族反对,执意娶了个外地来的歌女为妻,就此被逐出家门。”

殿内鸦雀无声,唯闻他字字泣血:“小夫妻虽清贫度日,却也琴瑟和鸣。那女子成婚后专心织布持家,吕藻欲以笔墨谋生,她却执意阻拦:‘你是要中状元的人,只管好好读书便是’。家中生计,全凭她一双巧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