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托孤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2206 字 54分钟前

杨炯招惹了尤宝宝这小无赖,若与她同桌用饭,指不定要遭什么暗算,单是那阻阳散便够他头疼,若再叫她混着锁阳阵做些手脚,怕是真要成了 “懦夫”。

是以,杨炯明智的独自用过午膳,便窝在书房里听各地汇报:南北产业调度、火器研发进展、倭国战事推演、南疆密报分析,桩桩件件如乱麻绕心,直忙到夕阳西沉,窗纸染金。

正揉着太阳穴出神,阿福推门而入,附耳低语:“少爷,齐王妃求见,说要单独面谈。”

杨炯闻言挑眉,指尖摩挲着镇纸边缘:“可曾查过行踪?”

“摘星处的人已探过,周遭并无异动。她独自从偏门入府,连马车都做了伪装。瞧这架势,长公主怕是也不知情。” 阿福说着,面上添了几分忧虑,“今日清明,她早不来晚不来……怕是所图不小。”

杨炯缓缓起身,望着窗外渐渐浓稠的暮色,轻叹一声,拂袖道:“莫叫府中人察觉,再请尤姑娘过来诊脉。”

阿福重重颔首,声线沉稳:“少爷但放宽心,我已将齐王妃引至海棠苑。那处原是西园边角,因靠近内宅而未对外开放,平日里少有人迹。通路皆已封锁,连飞鸟也难漏过。”

杨炯知他行事稳妥,遂不再多言,撩起衣摆便往海棠苑疾走。

这海棠苑原是西园旧景,因老爷子将西园赠于百姓谋生,唯此苑毗邻内宅,得以独存。

时方四月,正是海棠盛放之期,粉白花瓣缀满枝头,黄昏风过,落英如雪,果然不负 “长安第一胜景” 之名。

杨炯虽在王府长大,却因海棠苑地处偏僻,鲜少涉足,此刻只能凭着儿时记忆,在花影间穿行。远远望见一座三层观花楼矗立花海之中,飞檐上的铜铃正随晚风轻晃,遂提步拾级而上。

行至顶楼,只见崔穆清身着月白宽袖长裙,身姿纤弱如风中芦苇,正凭栏俯瞰花海。她鬓边未戴珠翠,只斜插一支竹簪,面容清瘦几分,眉间凝着淡淡愁绪,倒比记忆中更添了几分端雅之姿。

杨炯目光扫过她微微隆起的小腹,直截了当道:“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崔穆清转身,唇角噙着抹清浅笑意:“听闻府上有位擅诊女科的神医,便想着请她瞧瞧身子。”

杨炯颔首,知她必有隐情。若单为诊脉,大可着人传医送入宫,何必孤身至此?这开场白先拉家常,再以病为由,足见心思玲珑。

“神医稍后便至。” 杨炯顿了顿,目光掠过她鬓角碎发,“德寿宫遇刺一事,听李漟说你安然无恙,我便未入宫叨扰。”

崔穆清眼波微动,忽而轻叹:“此次变故,我……”

“李漟断不会害你。” 杨炯摆手打断,语气笃定,“宝华宫之事,泄密者另有其人,绝非她所为。”

崔穆清摇头望向渐沉的暮色,裙裾被风掀起细浪:“是李清,我早已知晓。可李漟那般聪慧,岂会猜不透?她既明知如此,却仍将我置于风口浪尖……”

话音未落,已含尽沧桑,“自德寿宫后,她行事愈发狠辣果决,竟似将我当作诱敌的饵食。”

杨炯闻言瞳孔微缩,凝望着她被暮色揉皱的侧影,良久未语。

崔穆清双手交叠覆于小腹,按住被夜风掀起的月白裙裾,忽而轻笑:“可是纳闷,这般隐秘事我如何得知?”

见杨炯垂眸不语,她指尖轻轻划过栏上雕花,续道:“李清深夜往公主府那日,我便留意到她袖中玉佩一角。后宫如修罗场,半步差池便是万劫不复,由不得我不处处留心。后来多方查探,方知那是太子贴身之物。”

她顿了顿,叹出一口气,“可单凭这节,又能说明什么?直到见她与李漟越发亲厚,那副曲意逢迎的模样,叫我瞧着心惊。”

崔穆清抬眸望向夜空,悠悠道:“无奈之下,只得去寻李淑问个究竟,毕竟敌人才最了解敌人。她大概是存了几分挑拨之意,竟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至此我才明白,宝华宫之事为何处处透着蹊跷。”

“你说李漟断不会害我。” 她声音渐低,“从前我也这般坚信。可昨夜宝华宫地底突然涌出五百死侍,连宫女太监都是内卫假扮……” 她攥紧栏杆的指尖泛白,“你们都道是李清泄的密,可千牛卫转头便去冲宸仙殿,要取张月娘的性命,这其中若说李漟毫无干系,叫人如何信服?”

杨炯被问得喉头一紧,竟无言语。昨夜他尚在疑惑宫中为何突现重兵,两位公主又怎会毫无察觉,此刻经崔穆清点破,方知李漟怕是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李清布局,借崔穆清为饵引李淑入局,再以千牛卫收网诛杀张月娘。这般连环算计,当真是滴水不漏。

杨炯自是理解崔穆清的心境,原以为是李漟后路,却不想不过是棋盘上的过河卒子。纵知李漟有十成把握保她周全,可眼睁睁看着自己沦为诱饵,任谁心中都难免寒凉。更兼李淑那番挑破李清丑事的阳谋,早已在她心底种下猜忌的种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