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赠送的是DVD盘,试图通过丰富光盘内容来吸引消费者。
青岛方面则采取了“你赠送多少我都跟”的策略,坚决不落下风。
2年的时间,最后双方将将DVD的价格从490降到了230美元。
加上各种补贴,已经快到了到了日本企业的成本线了,
不过青岛的DVD加上补贴的家电成本不足50美元。还可以持续和日本企业在价格上进行拉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此时的日本企业发现中国的很多地方已经能够批量生产DVD了,有成熟产业链。
为了降低成本,日本企业也将工厂开到了中国,与青岛在国内市场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由于芯片供应的影响,DVD上市后,江卫民暂缓了两年DVD在国内上市。
此时的国内市场已经被超级VCD牢牢占领,青岛生产超级VCD芯片在国内不限量供应。
一方面是芯片的产能比较大,另一方面,青岛制作的芯片不卖,国外的芯片可就卖进来了。
随着芯片供应的稳定和产量的增加,成本不断降低,价格也随之蹭蹭往下掉。
在日本工厂建成后,超级VCD的价格已经被打到800块钱了,市场竞争之激烈远超江卫民的预想。
不过,这其实都是江卫民放任的结果。
随着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逐渐稳定下来,一部分企业也看上了海外的利润。
不过青岛在芯片供应方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
对于民营企业,如果想要出海拓展海外市场,青岛就会断掉其芯片供应,以此维护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而对于国有企业,则要看其关系硬不硬,关系硬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青岛和日本企业的专利授权,其他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很难走出国门。
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青岛在DVD产业中的地位。
国外的市场,哪怕青岛和日本企业竞争的事天翻地覆,但是都很有默契的将其他竞争对手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