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反向和亲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2475 字 7天前

赵延年受到了桀龙的热烈欢迎。

上次随霍去病出征,虽然没能封侯,但他们都受了赏,更关键的是损失微乎其微。

事实证明,持矛近战远比骑射更有杀伤力。在汉军甲胄和马镫加持下,完全可以形成碾压之势,对手几乎没有正面决战的勇气。

桀龙有信心,下次出征,肯定能增食邑,用战功证明自己这个侯爵实至名归。

赵延年也说了这次出使河西的见闻。

在他看来,匈奴右部的实力至少有一半在河西走廊。这么好的草场,不应该留在匈奴人的手里,应该变成大汉的牧苑,以及直通西域的商道。

桀龙却对伊稚邪的举动更感兴趣。

他听说伊稚邪派来了使者,要和汉朝议和,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得知赵延年曾去单于庭救人,还当面羞辱了伊稚邪,桀龙开心得大笑不止,直呼当一醉方休。

他随即问赵延年,朝廷有谈判的兴趣吗?会不会从此休战,不打了?

赵延年不方便透露天子的想法,只是对桀龙说,就他对伊稚邪的了解,只怕离真正的和平还有一段时间。

伊稚邪只是不那么自信了,远还没到投降的时候。

匈奴右部更是如此,连浑邪王都那么放肆,更何况素有大志的右贤王。

让他们不战而降,目前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是朝廷财政困难,大臣们反对的也多,一时半会的能不能出兵征讨,不好说。

虽然没能得到确切的答案,桀龙还是很满意。

他最怕的就是伊稚邪投降,没有报仇的机会了。

当天晚上,赵延年宿在桀龙营里,谈兵讲武,好不快活。

第二天一早,他匆匆回家一趟,洗漱一番后,又带上王君曼准备好的礼物,去找东方朔。

东方朔也要休假,只是不像赵延年这么完全。如果天子召集大臣议事,他大概率还要参加,只是不需要当值而已。

看到赵延年,东方朔就笑了。“你这天武士真不是说说而已,不仅救了人,还吓破了伊稚邪的胆,逼他来请和了。虽说条件有些离谱,但匈奴人主动请和,就已经很难得了。”

赵延年更关心结果。“你觉得天子会答应么?”

“不会答应,但他很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痛击匈奴右部。”

赵延年吃了一惊。“怎么说?”

“伊稚邪要求和亲,天子肯定不会答应。可是散播伊稚邪有意请降的消息,又让儒生们在朝堂上大肆宣扬和为贵的想法,迷惑匈奴人,然后出兵征讨匈奴右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东方朔喝了一口酒,笑道:“河西太适合养马了,比陇右还要好,留在匈奴人的手里,给他们恢复元气的机会,岂不可惜。夺过来,才是正途。你刚回来,还不知道,我已经奉命向长安、洛阳的大商巨贾们讲述了几次西域商道的价值了。只要他们动心了,愿意掏钱,天子就可以派兵出征。”

赵延年又惊又喜。

利用河西走廊的商业价值,向商人募捐,筹集出兵所需的费用,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至少要比用告缗令强抢好得多。

“希望那些商人能够识大体,不要浪费机会。”

“嘿嘿,你也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东方朔笑道:“商人重利轻义,他们才不在乎朝廷的想法。有利可图,他们才会出钱。无利可图,就别想他们出一个钱。西域商道就算有利可图,路途遥远,成本太高,未必就比官商勾结,霸占一方得利丰厚。”

赵延年觉得也对,商人唯利是图,不仅要有利,而且要有厚利,否则很难诱惑他们。

西域商道虽好,可是路途遥远,只有丝绸等数量有限的商品才有利可图,其他商人未必感兴趣。而仅靠丝绸商人出资,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朝廷可有对策?”

“有啊,现在有人提议,由朝廷出面采购丝帛,当作将士们的赏钱,等击败匈奴后,一起运到前线,再让将士们卖给胡商。丝帛在关东采购便宜,到了河西却很贵,足以抵消运费……”

东方朔大致解说了一下朝议的内容,总之想法很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却不多。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西域太远了。

东方朔突然说道:“你是不是和天子说过,海上可以直达罗马?”

赵延年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提过一嘴。”

“天子准备让我去一趟南越国。”

“去南越……”赵延年忽然反应过来。“天子要拿下南越国,作为出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