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南迁之事

“陛下,您写的诗,意境越发的好了!”

隆庆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真情实感,能不好吗?

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懂得他内心的惆怅。

根据商量好的路线,南迁队伍从西门出发,前往涿州,再到保府,再从保府赶往邯郸,然后入河南,最终抵达洛阳。

这条路线避开了方永的兵锋,因为根据战报,方永是沿着大运河从天津过来的。

为了保密,迁徙的队伍主要分成了三批。

第一批最为重要,是隆庆帝和皇室成员,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还有公侯之类的高级勋贵家族。

第二批是宫里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太监宫女,女吏,朝廷的官员和一些小贵族之类的。

他们要稍晚一些才能离开,而且没有军队保护。第三批就是更小的官吏,商人,工人,百姓等。

他们要等到最后才允许离开。

隆庆帝选择在夜间出城,尽量减小目标,防止消息暴露。

戴权负责带领着隆庆帝最后的力量,四千六百名御林军负责此行的防护。

这是隆庆帝最后的军队,只有交给戴权才行,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不过当戴权真正领兵之后却发现,他有些不太会指挥这些军队。

作为隆庆帝的贴身大太监,戴权也是读过兵书的,而且读的很好,在纸上排兵布阵,指挥千军万马,向来都是胜多败少。

不过当他真实的指挥军队的时候,戴权却发现现实中的各种情况和纸上完全不同。

四千六百名军队的数量已经非常之多,行军之中的行走坐卧,指挥调度,他完全应付不来。

比如路途中,哪里该布置更多的兵马,哪里的兵马可以相应减少?

行军的平均速度该是多少,如何观察士兵的状态,调整行军速度?

每隔多久派遣一次斥候,每次派遣多少人最好?

何时停止造饭,何时加速行军?

遇到崎岖的路段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判断天象?

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戴权难以应对,有些问题兵书上讲过,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有些东西兵书上压根就没讲,他更不知所措了!

好在,随行的保龄侯史鼐深得家族传承,善于指挥军队,轻松帮助戴权解决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