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镇上卖鱼

惠娘弯身轻轻的放下了背篓,掀开了瓦罐上的草帘子;我笑呵呵道:程外公,这鱼新鲜的就是有点杂,鲤鱼跟鲶鱼都有,还有点黄鳝,您看着新鲜点着收。不新鲜的晚些您带回去给大哥他们打打牙祭。

程大厨:这小孩子比我俩孙子都活络呀,不错不错!

躬身一看好家伙,这大大小小的不得小20斤。都是自家亲戚,也不能怠慢了道:路家媳妇,咱们都是亲戚这大大小小的22文一斤给你们收了吧,你看成吗?

惠娘低头问询的目光给到了我:我想着也差不多,反正来的快这活。于是做主道:程外公,您这厨房能经常收这些鱼吗?这眼看秋收了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爹有时间就去去涧河沟的摸索,日常有这种野货。要是您能做主收购,我们能20文一斤给你们长期提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大厨,路大郎:这小子怎么这么聪明。程大厨心想反正一天也能消耗个34十斤鱼,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还能吃点油水。于是做主到:我们酒楼平时每天能消耗不少,往后你家里要是能网到不少的可以送这来。都是自己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那就按这价格给你收了今天。说着唤帮厨拿了个竹篮子出来给倒出来给称斤。

一称.18斤九两。唤陆大郎写了个收条子领着娘俩去前台领钱去了。看着3大串子的铜钱我满心欢喜,惠娘小心翼翼把大串的铜板放进背篓的瓦罐里面,其他的铜板找掌柜的讨要了个油纸小心的包裹起来塞进怀里,带着我跟大伯他们道谢后离开。准备去割点肉再去买些生活用品。走回了集市。我们先去了布庄,扯了3斤棉花,一块粗布。花了160文,然后又去肉摊。这会的肉摊都没剩多少肥肉了。稀稀拉拉的剩了点排骨。排骨一斤9文,肥肉一斤18文,花了27文。路过肉包铺子,惠娘难得的掏出十文买了5个大肉包,一股脑的塞给我俩个,其他的小心翼翼的包好放回了背篓。我这会已经饿的很一手接过一个狼吞虎咽了起来。一咬满口的肉香,这时代的肉包子还是用料很扎实的呀,吃了一个5岁的小身体已经饱了。剩下的一个我故意咬了一小口递给了惠娘:娘,我吃撑了,您帮我吃掉剩下的吧。

边上咽了咽唾沫的惠娘;无奈道,你快再吃了吧一会还得赶路回家呢?

我撒娇的拍着肚皮道:吃饱了娘,你吃你吃!

惠娘接过小口的吃了起来,估计内心也是很欣喜。家里添了个活计,生活有了向往。吃完母子俩人牵着手往村子家杂货铺赶,准备买点盐巴就回家了。

路过卖糖葫芦的小贩面前我突然走不动道了,央求惠娘帮我买个4串,准备回家犒劳一下我的几个好兄弟(壮劳力呀)

惠娘一看,这都是儿子的功劳,也就由着我了花了10文买了5串糖葫芦,用油纸包好递给了我,我不要让她帮我装回背篓。惠娘很是诧异:你不是求着娘买吗?怎么不吃?

我笑嘻嘻道:娘,这不是都是铭哥儿他们帮我的忙嘛,这不容易进趟城,不得买点吃食分他们下次他们才乐意帮我的忙呀!我显摆着这五岁的小胳膊小腿。惠娘会意了,无奈的笑笑:真的人小鬼点子多。

俩人买了点盐巴就匆忙的往九叔公铺子赶了,不然这一会回村走路就麻烦了这会已经4点左右了,到了铺子村里已经好几个在等了,家常里短的唠了会小驴车就慢悠悠的往村里赶了,出了木制斑驳的城门。借着夕阳的余晖,我看清楚了城门的牌匾,黄田镇镇…

镇外的稻田里,农人穿插其中忙碌着,小道上稀稀拉拉的有归家扛着农具的赤脚农人,有来往送货的驴车,有村里来码头搬货回家的力工,城门口的酒肆亮起灯笼,酒香混着炒菜的油烟飘出窗外。来往的人越来越小,驴车内的众人伴随着九叔公的咳嗽聊着家常往陆家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