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宗正的威力
姬长伯与鲍季平的讨论结束后,蜀地的治理方案逐渐清晰。
蜀地虽然远离中原,但是文化上高度趋同,国中才子主要还是贵族子弟,平民是没有资格读书识字的。
但是姬长伯管不了那么多,他的手上,除了大头兵,就是难堪大用的巴国各地贵族。
姬长伯非常反感这些贵族,他的父亲,上一任巴君就是因为这些墙头草一样的贵族,坐视姬伯越之乱,坐视大夫人之乱,以至于巴国元气大伤,巴楚大战中,巴国更是一无所获。
现在姬伯越的手上,非常缺乏人才,之前主政苍溪的时候,曾点拨过礼部尚书江欢,想利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来推广文化,让平民也能接受教育。
不知道苍溪那边经营的怎么样了。
这边,鲍季平迅速展开行动,按照姬长伯的指示,开始筹备新蜀君的登基典礼,并着手在蜀国推行郡县制和科举制。
尽管蜀国旧贵族对此颇有微词,但在巴军的威慑下,他们也只能暂时接受现实。
数日后,蜀都郫邑城内举行了新蜀君的登基仪式。
新任蜀君正是姬长伯在灭充之战中俘虏的蜀国先君质子,名为蜀君,实际就是姬长伯所立的傀儡。
登基典礼虽然规模不大,但仪式庄重,蜀地百姓纷纷前来观礼。
姬长伯在典礼上宣布,蜀地将成为巴国的一部分,新蜀君将继续统治蜀地。
但姬长伯没有说,军政大权将由巴国派遣的官员掌控。
典礼结束后,鲍季平开始着手推行郡县制。
他将蜀地划分为数个郡县,派遣巴国军中的军功将领担任各地郡守和县令,军政一把抓,尽快恢复各地的秩序。
随后又通过姬长伯和鲍季平共同出卷的科举考试,选拔了一批贵族中比较弱势的寒门才子补任各地县令。
这些科举选拔的官员上任后,迅速展开工作,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整顿秩序。
因为都是贵族中的下层寒门,权力来源于姬长伯,以及各地的军功将领的军事支持,所以这些官员严格执行姬长伯的政令。
很快,蜀地的局势就逐渐稳定下来,蜀国百姓对于巴国的观感也逐渐从敌视,到后来平定蛮夷的认可,再到现在稳定之后的感激。
与此同时,姬长伯也没有放松对蜀地旧贵族的警惕。
他派遣自己的亲卫,组建了一支由亲兵负责,各地招募平民和奴隶组成的特务组织,让这些人暗中监视那些蜀中旧贵族的动向,防止他们暗中勾结,图谋不轨。
组织结构,模仿后世明朝的东西厂和锦衣卫,巫用和勇冠担任这个组织的明面管理者,如花和如意负责沟通组织与姬长伯的联系,而实际则由姬长伯直属。
除此以外,姬长伯还让自己名义上的夫人——海伦,改编了她的蛮夷兵士,成立了一支擅长山地和野外作战,配备钢刀轻甲的近战部队,配合勇冠和巫用的组织行动,一明一暗,统称“锦衣卫”。
对外,姬长伯说这支部队是负责自己安全的亲卫部队,实际上,只有最亲信的鲍季平,海伦等人才知道这个组织的真实用途。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姬长伯还下令在蜀地推行巴国苍溪的法律和制度,逐步消除蜀国的旧有影响,例如废除殉葬制。
然而,蜀地的治理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巴军的威慑力强大,但蜀地百姓对新政的接受程度不一,尤其是那些旧贵族,心中仍然怀有强烈不满。
一些偏远地区的蜀民甚至发动了小规模的叛乱,试图反抗巴国的统治。
姬长伯得知后,立即派遣军队前往镇压,叛乱很快被平息,但这也让他意识到,蜀地的治理仍需时日,不能操之过急。
在鲍季平的高超执政能力下,蜀地局势逐渐稳定的同时,姬长伯则开始考虑巴国的局势。
早在年初巴蜀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巴国东部就传来了姬伯越还活着,并且得到了庸国,楚国,鱼地,巫地以及巴氏的支持,复辟建国。
他深知,巴国的旧贵族势力根深蒂固,现在姬伯越复辟,国中很多被打压的旧贵族肯定会对姬伯越心生向往,王叔姬子越的立场非常尴尬。
所以现在巴国的一切,都不能贸然改变,只能维持现状,稳住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