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童言无忌与冷眼旁观

太子府内,花厅中诗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而在花厅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大宝、二宝、三宝、四宝和五宝正躲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厅内那些自命为文人才子的风流人物。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孩子们身上。三宝皱着眉头,脸上满是嫌弃之色,忍不住嘀咕道:“太差劲了,还自命为文曲星文人,他们就只能对出这些诗,写出这些诗词来。”三宝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跺脚,手中还不自觉地摆弄着一片树叶,显示出他内心的不满。

大宝赶紧伸手轻轻捂住三宝的嘴,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三宝可不能胡来。这里到处都是人,要是被听到了,会惹出麻烦的。”大宝一脸严肃,眼神中透露出谨慎,作为兄长,他深知现在的处境,绝不能让弟弟们因为一时口快而陷入危险。此刻的他,在统筹弟弟们行动的过程中,越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弟弟们,同时完成探查任务,为母妃分忧。这种责任感让他变得更加沉稳果断,每一个判断和决策都更加坚定。

四宝也轻轻拉了拉三宝的衣角,慢悠悠地说道:“三哥,别去管人家怎样,对我们来说,不能参与,不能给母妃惹祸。母妃现在为了父王和皇祖父的事已经够操心了,我们不能再添乱。”四宝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担忧,他生性胆小细心,更能明白此时谨慎行事的重要性。虽然心中害怕,但一想到母妃的艰难处境,他暗暗给自己打气,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告诉自己要像哥哥们一样勇敢。

五宝双手抱胸,一脸不屑地说:“他们这些不入流的诗词,比起母妃教给我们的唐诗宋词差远了,我才不屑和他们在一起作诗。那些诗词意境深远,哪像这些,全是些阿谀奉承的空话。就拿刚才那首来说,‘九皇监国威名扬,四海升平颂韵长’,用词太过直白浅显,一点韵味都没有。而且为了夸赞九皇叔,强行说四海升平,这和我们看到的民间疾苦根本不符,完全没有诗词该有的意境。”五宝向来对文学有着较高的追求,对这些为了讨好九皇子而作的诗词实在看不上眼,他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摇头。

二宝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说道:“五弟,你先别急。我们虽然不屑于他们的诗词,但可以听听,说不定能从他们的话里听出些有用的消息呢。你看,我们得像侦探一样,从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里找出关键线索。”二宝一向机智勇敢,懂得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此刻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愈发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试图从诗会众人的言行中发现蛛丝马迹。

大宝点了点头,认同二宝的想法:“二宝说得对,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评判他们诗词的好坏,而是要留意有没有和九皇子阴谋相关的信息。大家都仔细听着,别放过任何细节。”大宝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紧紧盯着花厅内的动静,心中不断思考着各种可能性,越发沉稳冷静。

此时,花厅中又一位文人站了起来,摇头晃脑地吟道:“九皇监国威名扬,四海升平颂韵长。花绽枝头添锦绣,月临天际映华堂。仁心济世功勋着,睿智安邦美誉彰。此日诗章歌圣德,千秋青史永流芳。”

三宝忍不住又小声嘟囔:“这诗写得太生硬了,后面几句‘仁心济世功勋着,睿智安邦美誉彰’,简直是把一些夸赞的词堆砌在一起,一点诗意都没有。而且‘花绽枝头添锦绣,月临天际映华堂’,和前面说的监国理政毫无关联,纯粹是为了凑字数,营造华丽的感觉。”

四宝赶忙捂住三宝的嘴,轻声说:“三哥,小声点。”虽然心中也认同三宝的看法,但胆小的他还是害怕被人发现,不过与之前相比,他的动作明显果断了一些,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畏缩。

五宝也压低声音说:“哼,要是让我来写,肯定比他强百倍。母妃教我们的诗词,每一首都饱含深情,意境优美,哪像这些,全是为了讨好九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