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卓音下了马车,大黄乖乖坐下,眼神哀伤的看着郗卓音。
郗卓音的目光缓缓地落定在了大黄的身上,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那原本健壮的身躯如今竟消瘦得不成样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倒。仔细看去,它身上有好几处地方的皮肤高高突起,原本厚实柔软的皮毛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触目惊心的黑色痂痕和黄色斑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当郗卓音暗自心惊之时,大黄艰难地抬起一只前爪,围着她转,摇尾乞怜,每走一步似乎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郗卓音赶忙蹲下身子查看,原来,那前爪的肉垫早已破溃不堪,伤口深可见骨,周围的皮肉也已腐烂化脓,散发着阵阵恶臭,不仅如此,这条受伤的前腿整个儿都肿胀起来,此情此景,让郗卓音瞬间回想起之前所听到的消息——李妃宁愿投身熊熊烈火之中,也决不肯屈服于上官恒耀之手而惨死。
看着眼前大黄这般惨状,她完全能够想象得出当日李妃葬身火海时的恐怖场景,想到这里,郗卓音的心像是被人狠狠地揪住一般,疼痛难忍。
她轻轻地伸出手,温柔地抚摸着大黄的脑袋,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问道:“大黄啊,是不是李妃让你来寻我的呀?”
只见那大黄哼哼唧唧地将脑袋往郗卓音的手掌处蹭去,仿佛一个撒娇的孩子一般,尽情地贪恋着这久违的被抚摸的温暖感觉,双眼微微眯起,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似乎在回应着郗卓音所说的每一句话。
郗卓音轻柔地说道:“好了,到马车上来,让我好好看看你的伤口,你每次受伤可都是我帮你治好的呢。”言罢,她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轻轻地抱起大黄,缓缓走进车厢之中。
一旁的高侍卫目睹此情此景,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李妃身陷火海、命悬一线之际,大黄毫不犹豫地奋不顾身扑向熊熊烈焰的场景,想到此处,沉默寡言的硬汉此刻也不禁鼻头一酸,眼眶泛红起来,心中顿时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难以名状。
郗卓音将大黄放进车厢,对高侍卫道:“继续走吧。”
高侍卫应了一声,继续赶马向前走去。
在略显昏暗的车厢内,郗卓音从座椅下方的暗格取出几支精巧的药瓶和一卷用于外伤包扎的洁白布带。
躺在一旁的大黄十分乖巧,安静地趴在地上,仿佛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郗卓音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药瓶,轻轻地打开瓶塞,一股淡淡的药香顿时弥漫开来。
然后轻柔地将药粉涂抹在大黄受伤的部位。
每一次触碰,大黄都只是微微颤抖一下,但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它那双圆溜溜的眼睛则一直静静地凝视着郗卓音的脸庞,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依赖。
郗卓音一边细心地为大黄处理伤口,一边轻声安慰道:“别怕,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她的动作极其娴熟,每一个步骤都显得有条不紊。
当所有伤口都被上好药后,郗卓音又拿起那卷白布,开始认真地为大黄包扎起来。她一圈圈地缠绕着,手法既轻盈又牢固,确保包扎不会轻易松开。
而整个过程中,大黄依旧静静地注视着郗卓音,宛如一个懂事的孩子。
处理完伤口后,郗卓音想起此行目的,生死难料,最后说不定会步入李妃后尘,看着大黄感慨万千,以前觉得它不过是一只狗,如今自己赴死时,却是它陪着自己,给予她莫大的心里安慰。
文渊殿里,上官恒耀正大发雷霆,将手边茶杯摔了一地,殿内太监侍女跪了一地,站在殿内的凌丞相更是大气都不敢出,怒道:“好你个云琮尚,朕连传三次诏令入京朝拜,今日上奏仍是守边关之将,可不回朝,拿先祖皇帝诏令来压朕,真是岂有此理。”看向凌丞相,道:“凌丞相,看来你的建议一点用都没有,还让朕颜面扫地,以后边关将领任人效仿,谁还会听朕调谴?”
凌丞相被兴师问罪后,心中不禁一凛,道:“皇上息怒啊,老臣我已如风中残烛,年事已高,这脑子不如年轻人好使了,运转不灵,思虑不周,实在是不能为皇上您分忧解难,还望另择良臣,助皇上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