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一并结案状及卷宗,快马呈送朝廷,皇上阅罢,掩面沉思。不禁想到此次华妃大案中,像苏家这样根本几十年没有来往的亲人都被牵连,用刑是否太过严酷。倘若多几个像陆云轩这般用心查案的能臣,那被流放的几千人中,该会有多少冤屈得以昭雪。
想罢,皇上欣然下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念陆云轩于苏家一案,查案用心,条理分明,证据确凿,足见其忠君之诚,爱民之心。今擢升陆云轩为监察御史,专司查究华妃一案中所有被诛连之人有无冤情。务必公正严明,勿枉勿纵,还无辜者以清白,彰国法之公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钦此
此事一出,举国欢庆。
陆云轩即日启程赴京,到达京城立即组织人将所有华妃诛连案的卷宗全部调到府衙。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文书,让府衙的大小属员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陆云轩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组织起一支经验丰富、心思缜密的人手,分成多个小组,对每一份卷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分析。
陆云轩亲自督导,带领一组人员,对筛查卷宗逐一审核,日夜不休,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他们对涉案人员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案件详情等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在办案过程中,陆云轩逐渐发现,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冤案,实际上也是京城各方势力借此机会互相倾轧、制衡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许多官员的无能与不作为。
对于在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冤情的案件后,陆云轩又不辞辛劳地带领手下进行实地走访。他们深入到各个州县,探访涉案人员的邻里乡亲,了解真实的情况。
这期间又经历了许多他意想不到的来自各方的干扰。
九皇子派人送来厚礼,暗示陆云轩在办案时能偏向他所支持的一些官员的亲属,声称这些人皆是被冤枉的。陆云轩深知虽然九皇子已被释兵权,但权威仍在,不敢轻易拒绝,但又觉得此事不妥,心中十分纠结。
朝中重臣李尚书亲自邀请陆云轩过府一叙。李尚书表面上对陆云轩称赞有加,实则暗示他在查案时要对自己派系的相关人员从轻发落,还承诺事成之后定会在皇上面前为他美言。陆云轩只能含糊其辞,应付过去。
七皇子也通过亲信向陆云轩传递消息,表示希望他能公正办案,但又暗示若能在某些关键人物的处理上“灵活”一些,日后必有重谢。
而一些其他皇子和大臣,有的公开表示支持陆云轩公正办案,有的则在暗中给他使绊子,制造各种麻烦和阻碍。
陆云轩初来京城,毫无根基,面对各方错综复杂的干预、拉拢和支持,犹如置身迷雾,真假难辨。这无疑给他的办案之路增添了重重困难,更使他在不知不觉间卷入了朝廷派别的纷争漩涡。
他深知此事的凶险,稍有差池,不仅无法为无辜者洗清冤屈,自己也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每每想到此处,陆云轩都感到力不从心,但皇命在身,他只有坚持公正才有可能路不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