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与何守道面面相觑。难道此次对质,这便是最终的结果? 庆王府内,三人反复商讨,却始终未能理清头绪。
庆王说道:“若说这一切皆为胡羌人的所作所为,倒也说得通。但胡羌能够将每个时间节点把握得如此精准,着实令人怀疑,在我们这边存在他们的内应。”
此时,九皇子心中也充满狐疑,听了庆王的话,更觉此事关系重大。他抬起头,恰好与庆王四目相对。他们心中同时产生了一个念头:“难道是二哥和五哥?”
这时,庆王说道:“九弟,果真如此的话,你觉得谁会是内应?”
九皇子说道:“四哥既然能想到这一层,想必心中已有人选,不妨说出来,我们一同探讨。”
庆王道:“能够对国内形势了如指掌的,除了朝中之人,便是我、三哥宁王。二哥与五弟也有此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殿下与五殿下?”何守道惊讶地问道。自从华妃大案之后,这二位庶出的皇子效仿荣恪郡主,主动交出大半封地,仅留一州一县作为养老之用,并且已经请旨,待百年之后,子不承爵,封地自生自灭。
“示弱乃是最佳的生存之道。在未有最终结果之前,所见皆为表象。若因此事引发皇子纷争,他们未必不能坐收渔利。”庆王缓缓说道。
“四哥如此论断,也并非毫无可能。但目前尚无证据,不可仅凭猜忌便轻举妄动。”
“九弟,你莫要忘记,五弟的王妃乃是胡羌之女。当年选秀,五哥最终选择了胡羌汗的侄女。我们当时都曾取笑,不知他能否忍受她身上的羊膻味。五哥却说,作为庶出的皇子,就应当选择他人挑剩的。而近些年来,胡羌人的势力愈发强大,五哥却愈发示弱。若无宽阔的胸襟,万万做不到这一点。”
顺着庆王的提示,众人皆将焦点集中在了五皇子身上。但这也仅仅是推测,毫无半点实据。而且在这兄弟几人中,最像荣恪郡王的便是五皇子。
似乎只差一个导火索,便能给五皇子定罪。
但就在此时,庆王的特使前来禀报。二皇子、五皇子主动向皇上请旨,完全交出封地,举家迁往京城,不再担任官职,以闲职散居。
皇上已下旨封二皇子为瑞王,五皇子为清王。一个月后,他们将举家迁往京城。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让三人震惊不已,犹如一道闪电划过,让人瞬间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