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战船被烧

历尘劫 无忌禅师 2664 字 21天前

慕容剑和慕容沾站在城下,惊讶不已,不知所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慕容沾怒不可遏,心中暗自思忖,为何城丢了,居然没有人给自己传递战报。难道这二十里的路程,连一个慕容族的人都没有?

只听二皇子道:“二位将军,我就不请你们进城吃饭了,毕竟这燕川城太小,如今整个城池都在招待我的将士。你们速速去告知慕容秀,说我身子孱弱,就不陪他去燕山打猎了。

不过,要是他把渤州让出来,我便带人离开,不然的话,我就不走了。你们看着办。”

这二人望着洞开的城门,却真的不敢贸然进去。不说他区区两万人马,就算加上慕容秀的五万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真要打起来,谁也没有绝对的胜算。

二人略作思索,只好带人离开,与慕容秀会合。

在这一路上,慕容沾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这渤州王究竟是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抵达燕川,并且能够如此轻易地打开城门,而这关键的消息却没有给自己汇报?

燕川城向西南三十里,便进入燕山。燕山山势险峻,川谷纵横交错。其山脉沿东北向南走向,连绵八百里,宛如一只展翅翱翔的燕子,而这燕头便在此处。

这山脉宛如一道天然的巨大屏障,将西北草原与东南的中原大地硬生生隔裂开来。向东北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向东南则是广袤无垠的中原沃土。又有这高耸入云的山峰阻隔北方蛮夷的侵扰。而向东不到百里便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慕容先祖当年来到此处,登上燕山之巅,勘察地形风水,顿时觉得这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而燕川城就如同它衔来的一颗珍贵种子,城池虽说不大,但地处交通要冲,进出极为便捷。

慕容先祖率领族人,依傍燕山而居,苦心经营三百年,终成一方霸主。建立燕国,南至渤州,北到三江平原,疆域辽阔,成为一代雄主,与当时中原诸国并肩而立。 然而,最终燕国没能抵挡西北铁骑的冲击,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慕容族后人,从未放弃,沿着先祖的足迹,深入燕山,隐姓埋名,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终于迎来了第二次重振雄风的契机。如今的慕容族已经融入北方蛮夷,性情剽悍的同时又不失中原的才情,连续击败几个小部族,占据领地三百里,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之国,与胡羌在东西相隔三千里处遥相呼应。

此次北夷联军,胡羌汗就曾说过,如若慕容族全力一战,东线必将势如破竹。 为了光复先祖的荣耀,此次慕容族的确集结全族之力,招募兵员二十万,一举拿下渤州城,向东南拓展疆土三百里。

慕容秀在本族会议中曾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占据渤州之险要,就能遏制南朝的进犯,不用十年,我们就能重现大燕的辉煌霸业。

所以,如今的渤州,城防固若金汤,兵力雄厚,已然押上了慕容族一半的兵力。

慕容剑与慕容沾领兵抵达燕山祖居,慕容秀早已接到战报,正怒气冲冲地等着二人前来。

慕容秀道:“二位难道不为今天的战况,给本王一个解释吗?”

慕容剑单膝跪地,说道:“回大王话,末将技不如人,水军全军覆没,实在无颜解释,甘愿受罚。只是如今正值我族生死存亡之际,还请大王给末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我率领五千水军,继续为守护大燕战斗,直至最后一人。”

慕容秀道:“离岛之敌的凶悍,本王早有耳闻,但未曾想到,海战并非如兵书上所写那般,竟然有如此奇特的打法,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如今看来,打仗打的是战术,只要能取胜,可以不择手段。”

慕容沾赶忙说道:“大王果然是我族百年难遇的天纵之才,一场战役就能总结出如此深刻的道理。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慕容秀怒目而视,道:“沾将军,你倒是说说,那渤州王怎么就悄无声息,兵不血刃地拿下燕川城,如今我们的老巢都被端了,你却还一无所知。”

慕容沾惶恐道:“启禀大王,燕川失守,确实是末将的过错。当初我们研究作战部署时,曾定下规矩,燕川城小,难以防守。又是我族的龙兴之地,不可遭受战争的破坏,所以当时我就留下二千人守城,其余部众都带到海港一线,准备据岸杀敌。

但是,末将也实在不明白,渤州王是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拿下燕川,而且事后连一点消息都未曾传报。”

“事已至此,我们再多说也无益。不如好好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他渤州王想要渤州城,但是那渤州城曾经是我们大燕的国都,如今好不容易夺回来,想要还回去,绝没那么容易。”慕容秀目光如炬,语气坚定无比。

“大王以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慕容剑问道。

“大王,我们虽然损失了大部分水军,但是陆地上的所有兵马并未受到损失。渤州距此三百里,有二十万守军,而我们现在有近八万。如果从渤州调十万兵马,在此合围渤州王,必定能让他有来无回。”慕容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