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排突然传来哽咽。
那位擦眼镜的工人学生颤抖着举起生满冻疮的手:“同、同学,你说的这些...咱们这辈子真能看到?”
叶卫东望向窗外的梧桐树。他想起2025年临终前看到的热搜:#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霸权#。
“不需要一辈子。”他露出穿越时空的微笑,“只要我们这些学子们愿意努力,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后,计算机将会联成网络,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朋友间交流沟通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
苏然的手掌按住了微微发抖的花名册。
三天前系主任的话在耳畔回响:“这些学生里藏着真龙啊......”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正在见证某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叶卫东说完了,掌声雷动。
此时,苏然已经走下了讲台,下意识地朝着叶卫东走了几步。
回过神来,他示意叶卫东坐下,转身又回到了讲台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花名册边角的卷曲。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叶卫东同学提到的Cray-1,其冷却系统需要氟利昂循环...”
苏然的声音突然哽住——这个本该属于五角大楼机密的信息,此刻正从中国最北端大学教室的泥土地面破土而出。
后排传来钢笔坠地的脆响,戴红围巾的女生慌忙弯腰去捡,父亲在机房调试104计算机的背影与眼前侃侃而谈的青年竟在泪光中重叠。
“所以叶同学对集成电路发展的预判...”苏然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颤抖的指数曲线,“与钱先生在《光明日报》提出的技术革命论不谋而合!”
教室忽然陷入奇异的寂静,三十道目光灼烧着叶卫东的侧脸。
窗外梧桐树的阴影爬过他的中山装领口,那道笔挺的折痕像是丈量时代的标尺。
“现在,请全班同学开始自我介绍。”苏然突然敲了敲黑板,“从第一排开始。”
裹着军用棉袄的东北知青首先站了起来。
“俺叫王大柱,在完达山伐木场扛了八年木头。”他摊开布满裂口的手掌,“听了老师和叶同学对计算机的介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这双手迎接新的时代了。”
接着就是第二个学生:
“我叫林秀兰,来自魔都金星电视机厂。”戴金丝眼镜的姑娘起身时,的确良衬衫袖口露出半截瑞士表带,“我们车间引进了国外的数控机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突然咬住下唇,后面的话没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