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还是得展现出一些自己的本事来了,他要让自己进入某些人的视眼之中。
只有那样,赵刚想要针对自己,那也得有所顾忌。
几天后,叶卫东站在京大实验室里,目光专注地盯着眼前那台笨重的DJS-130计算机。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像是他脑海中的思绪,流畅而有序。
陈教授站在他身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成了震撼。
“这是……你改进了内存管理算法?”陈教授的声音有些发抖,他扶了扶眼镜,凑近屏幕仔细看了看,“哇,你,你这样一改,内存的运行速度至少提高了30%吧”
叶卫东点了点头,语气平静:“是的,原来的算法效率太低,我重新设计了内存分配机制。”
陈教授非常震惊地看着叶卫东写那些代码,直到叶卫东写完,他惊得已呆立当场。
这些代码,他都还没有开始教,可叶卫东不仅会写代码,而且还把许多科研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
陈教授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赞赏和不可思议:
“太好了,太强了,叶卫东同学!”
陈教授激动得不知说什么了。
叶卫东答应了一声,却故作不解地看向陈教授:“陈教授,我这样写的代码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有,哪里有问题,叶卫东同学,我,我太激动了,快,我要你把你今天写的这个程序整理成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一旦问世,一定会惊动国内,甚至国际计算机界的……”
叶卫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陈教授,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但还得请您指导我,才能整理出来。”
陈教授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你尽快把思路和实验数据整理出来,我来指导你完成这篇论文。
这不仅对你个人是个机会,对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发展也是个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的几周里,叶卫东在陈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整理他的研究成果。
他的论文题目最终定为《基于内存管理算法优化的计算机性能提升研究》。
1978年三月底,这篇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叶卫东的名字也因此进入了计算机科学界的视野。
论文发表后不久,陈教授接到了来自国家科委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而庄重:“陈教授,你的学生叶卫东的这篇论文非常有价值。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的研究情况。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像他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急需的。”
陈教授放下电话,心里既激动又欣慰。
他知道,叶卫东的未来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