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当日,计算机系的走廊弥漫着油墨未干的试卷气息。
叶卫东走过人群自动分开的通道,听见细碎的私语在身后交织:
“就是他?”
“听说参与国家机密项目......";
监考老师撕开试卷封条。
指针划过九时整,同学们的钢笔同时起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叶卫东的笔尖在答题纸上跳着精妙的踢踏舞——这里用Dijkstra算法优化进程调度,那里用傅里叶变换解析信号处理。
当其他考生还在为中断向量表纠结时,他已经在附加题区域描绘起精简指令集的优化方案。
…………
期末考卷批阅到第三日时,计算机系教研室突然炸开了锅。
苏然握着红笔的手指微微发颤,面前摊开的试卷上,叶卫东的字迹如精密电路板般规整。
他竟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最后一道论述题旁,用铅笔手绘了DJS-050的改良版系统架构图。
“陈老你快来看!”苏然猛地推开隔壁办公隔板,“他居然把缓存一致性问题转化成了香农第二定理的证明!”
整个教研室的老教授们很快围作一团。
玻璃黑板被推过来时吱呀作响,粉笔灰簌簌落在苏然的驼色毛衣上。
他们逐字推敲着那道惊世骇俗的附加题答案,发现这个十八岁青年竟用信息论重构了《数字逻辑》的底层逻辑。
…………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的成绩引人注目,苏然统计出来了成绩单,叶卫东的名字高悬榜首,每科成绩后都跟着刺目的";A+";,连最严苛的《汇编语言》教授都在评语栏写着:“建议直接参与研究生课题”。
苏然笑了:“天才果然就是天才,不能以平常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