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赵导说:“明朝书法有三个阶段,明初、明中、晚明。”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赵导说:“明中出现我们熟悉四大才子,《唐伯虎点秋香》中主人公唐寅。”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

赵导说:“经过了多个朝代发展,中国书法有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由于载体不一样,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拓片和帖、简帛。”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

赵导说:“中国书法审美具备整体形态美、点画结构美、墨色组合美。”

赵导再次说道:“第一,学书法应该知道刀刻和墨迹的区别,墨迹可以看见笔墨之干湿浓淡。刀刻掩盖了本来的效果,反映不出行笔的过程。

第二,技术应在艺术之先。写的被普罗大众所认识很重要。

第三,文房四宝不须太过讲究,但须合适。

小主,

第四,结字比用笔更重要。先人之用笔,后人之揣摩。

第五,选碑帖,可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