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游览黄埔军校一

然后,大家在马楚艳带领下,去公交站坐公交过去黄埔军校,把我们给她舍友一一介绍了。

彭英敏说:“这个就是有点帅气就是你们地理课代表啊。”

林丽茵说:“我们楚艳对你念念不忘,军训时就给我们分享,你们高中读书快乐时光。”

东方婉说:“国庆假期有一次过去你们学校了,回来都是满脸桃花。”

李云鹏和庞万通听到她们这样说,纷纷露出一点吃醋相,感觉心爱玩具被别人抢走了。

来到黄埔军校旧址,晨飞宇他们看到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晨飞宇说:“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创办,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为其提供了协助。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羊城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伍澄清说:“羊城市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

晨飞宇说:“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桂军阀盘踞着羊城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

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

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来到校园西南面,晨飞宇看到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民国17年即是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