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星期五,晨飞宇看到股票继续一字板。
王志荣说:“飞宇哥,这个高铁票牛逼,无连板了。”
汪东说:“真轻松!”
1月10日星期六,耿志林说:“你们有去过上下九步行街了?”
晨飞宇说:“还没有。”
陈金锋说:“我也没有,要不晚上我们宿舍一起过去,看下有什么手信买点,带回家过年。”
郑泽杰说:“下周考完试就放假了,到时候都没有时间过去逛了。”
晨飞宇在百度搜索一下上下九步行街,位于羊城市荔湾区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羊城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并构筑成一幅独特的、绚丽多姿的西关风情画,营造出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闻名遐迩的上下九商业街位于老城区西关,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晚上,大家吃完饭,就出发过去地铁站坐地铁过去上下九步行街。
来到上下九步行街,晨飞宇看到连绵千米的标志性建筑骑楼街。
骑楼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骑楼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羊城的骑楼是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参考西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的经验而引入到羊城的建筑。
上下九其实是两条马路,以前叫上九甫、下九甫,今叫上九路、下九路,从人民南路至恩宁路,全长1000多米,包括第十甫在内。
晨飞宇说:“宋代时,下九路一带称为绣衣坊,形成了西关最早的商业聚落。至明代,随着大观河的开凿,下九路发展成为城西主要商业街圩,并逐步扩展为十九个“甫”。今日上下九所包括的上九甫、下九甫和第十甫,便是得名于此。
20世纪30年代初,政府重点划定羊城三个商业区,上下九便是其中之一。上下九被扩筑成宽17米的马路并兴建骑楼,逐渐形成了商业街。”
陈金锋说:“这里是全国最早开通的步行街之一。全长约1237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约373间和约5000多商户;核心区域是上下九广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
目前上下九步行街的商铺分别是直管公房和私房业主,其中以服装类、鞋类、餐饮类、黄金饰品为主,书店、旅业、电影、娱乐、旅游工艺品和传统工艺品类为辅。该商圈汇集了羊城酒家、皇上皇、莲香楼、陶陶居等中华老字号;汇集了班尼路、森马、361、安踏、新华书店等品牌企业;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
晨飞宇说:“传统的西关房屋建筑包括西关大屋、骑楼、竹筒屋等。步行街的骑楼建筑连绵千米,骑楼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为改善居民拥挤的住宿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
1912年,粤东都督陈炯明将广州城的骑楼正式列为城市管理条例之中。1918年,羊城政府开始鼓励兴建骑楼。骑楼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供商户、顾客在任何天气下环境下进行商业活动的实用又美观的建筑长廊,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日人流量以数十万计。”
郑泽杰说:“这里好像有好几个景点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