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飞宇他们来到南风灶,它有近五百年了,为国重文物保焉,其为世存一存用,最古之薪龙窑。
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身长二百三十四。四米,内长三十.87米,犹如一条龙下降众,故其民则谓之龙窑。然石湾之人又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里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曰南风灶。
往前走看到高灶,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灶全长32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灶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与南风灶是一致,“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
高庙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来到林家厅,因清朝林绍光进士,林龙光举人,林缙光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通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
王玉涵说:“这里还有明清古建筑群。”
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粤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晨飞宇说:“我们进去石湾陶瓷博物馆看看。”
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图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王玉涵说:“展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
晨飞宇说:“过去看下特色景点古窑映像、窑尾大缸作坊、玩陶中心……”
王玉涵说:“待会我看下能不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陶。”
古窑映像占地400余平方米,强调复古、传统怀旧的岭南风格、保留以前古窑原汁原味的制陶工作场所,为游客展示传统制陶技艺,做到“后场到前场,生产到展示”,并融入游客的互动环节,为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窑尾大缸作坊位于南风灶的尾部,主要展示拍大缸、印模、上釉等陶艺制作生产。作坊内的龙窑师傅为游客展示拍大缸表演,凭借师傅的巧手和多年经验,游客可亲眼目睹陶泥演变成龙窑大缸。
3000平方米全球最大的玩陶中心,可以同时容纳3000人欢乐玩陶,是岭南最具特色的陶艺互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世界陶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晨飞宇和王玉涵加入玩陶队伍,有中外陶艺师现场交流指导,现场拉坯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具,亲自创作一块梦想砖,作品将由500年古龙窑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