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涵说:“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先应是龙氏供母之处,可能老人西去之后才定名 草堂。”
在碧溪草堂明间,设有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其工艺精湛且古色生香;两侧玻璃屏门的裙板上,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称为“百寿图”。
草堂槛窗下嵌着一幅题为“轻烟挹露”的百年阴纹砖雕,刻有幽篁丛竹,刀法圆熟。
晨飞宇指着砖雕题跋说:“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表示筑园者志向心迹。”
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此亭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
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精美的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散发出浓郁的南粤风土气息。
晨飞宇说:“中国古建筑的廊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形式。”
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之间联系通道,还起着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清晖园六角亭这组空间的池廊,廊的一面完全倚墙被墙封闭,所以,称之为单面空廊。
沿池廊直出即抵达船厅。船厅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令人处身其中宛如置身舟楫的效果。
王玉涵说:“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
晨飞宇说:“船厅,因为曾经居住过龙家那位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龙吟芗小姐,船厅也因此有了一个温婉的名字——小姐楼。”
在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厅内花罩镂空成两排芭蕉图案。值得注意的是蕉下石头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蜗牛,犹如白石老人阔笔泼墨枝叶之后再精勾细勒飞虫,在左顾右盼的视觉大餐之后,再注目这毫纤小物,不由顿生另一番奇趣。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见一些介绍文章均认为是园主人作学问之处。
晨飞宇说:“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供其公子、小姐们惜荫苦读以求真砚至理,在庭园深处,有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的两座院落――归寄庐、笔生花馆。”
王玉涵说:“那我们过去看看。”
沿荷池东去,又是一种风光:曲径逶迤欲左先右,石引飞虹欲上先下;漫步寻芳迷眼目,闲庭信步过石荆,带一袖花香来到花亭下。
花亭景象果然不同:近者苔侵石岸绿水漾落花红,远者曲廊连堂榭修墙衬垂柳;莺歌燕舞令人不禁寻章摘句,煦日和风搜肠拍脑却是对花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