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老板,还是老样子”

霁祥入驻三沙头的第二天,并没有给这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城中村带来很明显的变化。

只有少数极为八卦的村民才隐约得知高老三的离开。

对于其他人来说,最明显的或许就是换了一个比较漂亮的牌匾,显得更加高级了些。

别看沙县小吃普普通通,实际上人家的起源史涵盖了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的中华饮食文化。

沙县地处闽中,隋唐时,中原百姓不断迁入,这才形成了沙县小吃南北交融的美食特色。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沙县经历了民间标会倒会事件,经济陷入了困顿,许多农民为了谋生只能外出闯荡。

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一个名叫俞邦的村子,在村党支部的发动下,率先走出沙县。

以福州为起点,从流动摊贩开始,逐渐发展到租店面经营,将沙县小吃的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

早期的沙县小吃以扁肉和拌面为主,凭借“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实惠价格,满足了进城务工人群的需求,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90年代末,沙县政府才正式介入管理,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从遍布福建到扩张至全国乃至成为了“沙县国际大酒店”。

而霁祥现在刚刚好就在三明市辖区内,开的也正是非常标准的沙县小吃。

他们才从浙江过来,别的地区不太清楚,但是在浙江,沙县小吃的店铺可太多了,一条街只要是有吃的地方就可能刷新出一家沙县。

正不正宗只能说是盲盒开隐藏款的概率。

霁祥没兴趣做那些同质化的套餐,但却对闽菜有着一定的好感。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珍、海味、禽畜、蔬果等食材应有尽有,所以以烹调山珍海味而出名。

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 “香”、“味” 见长,很善用汤提鲜,有着 “一汤十变” 之说。

总结来说,闽菜的重要特色就是:清鲜、和醇、荤香、不腻。